香港岛

香港地区的第二大岛
香港岛(英文:Hong Kong Island),简称港岛,是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内第二大岛,[3][4]位于中国香港南部地区,占地78.64平方公里,岛内人口共有1156900人,人口密度为14957人/平方公里,所在地区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3][5][6][4][7]秦汉时期香港岛便被纳入中国版图中,1841年鸦片战争战败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予英国。按照“一国两制”方针,中国政府通过与英国政府的外交谈判成功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问题,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实现了长期以来中国人民收回香港的共同愿望。[8][9][10]
香港岛岛屿类型为岩基岛,最高峰为太平山,海拔为552米,地形地貌属于两广丘陵地区,山多平地少。[4][11][12][13]在地质运动、海水侵蚀、沉积作用等多种过程下,塑造了香港岛的地貌和地质特征。[14]香港岛北部岸线较为平直,沿海是最繁华的地带,濒临维多利亚湾,与九龙半岛隔海相望。南部岸线海湾众多,是香港岛的主要海滩旅游地,沿岸也是香港高档住宅区。[15]根据行政管理,香港岛被划分为四个分区:中西区湾仔区东区以及南区[15]
香港岛主要旅游交通方式有太平山山顶缆车、香港电车等。[16][17][18]岛内充满着多元文化,包括具有学术气息的教育文化、黄竹坑艺术社区的艺术文化、浅水湾等地的海滩文化以及融合近代与现代风格的建筑文化。[19][20][21][22]香港岛拥有四大郊野公园,分别为大谭郊野公园、香港仔郊野公园薄扶林郊野公园龙虎山郊野公园。香港岛主要远足径为港岛径,全长共50公里,分为8段。[23]

命名

香港岛(英文:Hong Kong Island),简称港岛或香港,古称范春州、红香炉。[4]香港二字取自于香港岛,而具体的由来大致有五种,“海盗说”,“红香炉说”,“香江说”,“土人说”以及“莞香说”,其中“莞香说”更具有依据且说服力较强。[24][25]在“莞香说”中,香港的命名源于其为古代明清时期转运莞香的港口,在屈大均广东新语》中记载,广东东莞县和新安县盛产“莞香”,每年大量的莞香从发源地运输到香港岛东南部的某处港湾堆积,后运至广州,销售至沿海各省乃至日本,故在莞香所经之处多以“香”来命名地区,如途径的尖沙咀当时称为“香埗头”,香港岛东南放置处海湾被称为“香港”,但当时地理范围只针对香港岛东南一隅,在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之后,“香港”所指地理范围便扩大至香港全岛。[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