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面岛,又称沙面、拾翠洲等[2],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珠江白鹅潭北岸[3],与六二三路相隔沙基涌[1],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8],具有夏季漫长湿热、降水丰沛、光热充足,冬季温暖短暂的特点[9]。其东西长约862米,南北宽约287米,面积约0.3平方千米[6][10],是一处以历史文化建筑为主的人文景观类景区[1]。
沙面在中国古代为国际通商要津和游览地,曾为广州重要商埠,后为英法租界,自1859年起被殖民主义者长期占据,直至解放后才回归中国[11]。沙面岛的重要景点包括海关馆舍旧址、广东省外事博物馆、英国雪厂、露德圣母堂、英国领事馆、汇丰银行、广东省基督教沙面会堂、苏联领事馆等,[12]整体上保留着19世纪英法租界的欧式设计风貌,并以其建筑艺术及历史文化底蕴为街区特色。[1] 1992年,沙面被广州市政府确定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区。[13]沙面建筑群曾于1996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5]。2000年,“沙面历史文化街区”被广州市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13]2013年6月,沙面历史文化街区入选第五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15]。2022年1月,沙面·西堤旅游区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4]。 命名
沙面岛,英文名为Shamian Island[1],又称沙面、中流沙、拾翠洲[2],因是珠江冲积成的沙洲,故名[16]。其位于珠江白鹅潭北畔,清初称“中流沙”,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运石填海,修筑石堤形成岛状,故称“沙面岛”。在广州,不少地名以“沙”作通名,指的是在江心堆积的小岛,或是沿海濒江淤泥层积成的平坦陆地,而非供人休闲嬉戏的沙滩。[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