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影寺

中国河南省焦作市的佛教寺庙
净影寺(古称贤谷寺、景净寺、金灯寺等),位于河南焦作市山西晋城市交界处的修武县西村乡影寺村,是中国佛教史上的释义高祖、净土宗初祖慧远出家学法及归骨之地。净影寺始创于开皇三年,由隋文帝下令兴建。慧远大师的弟子后来在重修时改名为净影寺。[4]受慧远大师影响,历代多有名人、高僧在此修行或隐居。[5]
净影寺千百年来多有重修扩建,最盛时曾居僧人二百余人。现存寺院为清末时修建,有前殿七间、正殿七间及东西殿各三间,俱为二层砖、石、木混合建筑。旧寺在六七十年代曾作为影寺村的大队部,故在东西配殿的墙壁上至今还能看到当时用红漆刷写的《毛主席语录》,成为那个特殊时代的历史见证。[6]2004年净影寺恢复重建。重修后寺院占地面积7000余平方米,由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藏经楼、钟鼓楼、僧舍、方丈室、居士楼、讲经台等多部分构成。[7]
净影寺于2016年被评为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对象。[8]寺庙中收藏有中国现存最大的全玉石雕刻的二十四孝图,保存着记录净影寺历史的数块古石碑。[9]不仅如此,净影寺还是猿拳的发源地,北宋年间,寺院僧人创造出一套极具威力而又不失轻灵之态的拳法,时称“猿拳”。南宋时,在寺僧交流过程中猿拳传至少林寺,进一步得到补充完善,因此猿拳便有“缘于净影、精于少林”之说。[1]

名称由来

根据现有资料推断,净影寺大约在开皇三年建立,当时它被称为贤谷寺,又名景净寺。根据《续高僧传·释慧远》的记载,释慧远是净影寺的创立者,他在三岁时就立志出家,并受到沙门的赏识和尊敬。他在十三岁时离开家乡,前往泽州东山的古贤谷寺。当时在古贤谷寺,曾有一位名叫僧思禅师的华阴沙门,看到慧远后便立即感受到了他的境界。另外,《续高僧传·释灵璨》中也记载了贤谷寺的事情,灵璨是慧远的门人,当慧远去世后,灵璨接受了皇帝的命令,在怀州的长寿寺安葬了他的舍利。[1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