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盆记

经典京剧剧目
《乌盆记》又名《奇冤报》《定远县》,是一部中国传统戏曲作品,属于包公案故事系列。该剧取材自古典名著《三侠五义》第五回“乌盆诉苦,别古鸣冤”的片段。《乌盆记》系老生传统戏,多个流派都有此剧目,在演唱上有不同处理。[1][3][4]
《乌盆记》讲述了北宋时期苏州人氏刘世昌被害后魂魄附着在乌盆中,通过张别古引领他找包公鸣冤的故事。张别古体会到了刘世昌的冤屈,为其向包公伸冤,赵大夫妇的罪行被揭露,刘氏婆媳也得到了赔偿,最终替刘世昌讨回了公道。[1][3][4][6]
《乌盆记》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该剧目以包公的忠诚与正直为核心,强调了对正义与公平的追求。它通过援引神鬼的力量来维护法律的权威,具有法学意义。同时,该剧目反映了毁坏受害人尸体的犯罪行为的严重性。2016年,乌盆记被确定为滁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1][3][4][6][7]

创作背景

[dīng]玎珰珰盆儿鬼》出自元代一位不知名作家创作的杂剧,是经典包公戏剧剧目。《玎玎珰珰盆儿鬼》中汴梁人杨从善之子杨国用,即《乌盆记》中刘世昌的原型。明代时《玎玎珰珰盆儿鬼》的故事被改编为《断乌盆》,以及说唱词话《包龙图公案断歪乌盆传》。至晚清时期,说书艺人石玉昆创作的评书小说《三侠五义》里,第五回“墨斗剖明皮熊犯案,乌盆诉苦别古鸣冤”,正是《乌盆记》近代京剧等戏曲的剧本来源。[1][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