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的论-抖音百科
目的论(teleology)是一种哲学理论,该词汇来自于希腊语“telos”,意为“目的”。它由“telos”和“logos”两部分组成的,“telos”意为“目的”,“logos”为“理性”和“逻各斯”或“规律”的意思,因此从词源学的角度来看,“teleology”一词兼具目的和理性两层含义。“目的论”是关于“目的”和“合目的性”的说明、疏通和批判,即它在世界万物的背后都设定一个目标,这一目标是事物之所趋向者,也是事物之所以产生、发展、变化的引导者或推动者。[1] 目的论观念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这一阶段是自然的目的论。最初提出者阿那克萨哥拉(Anaxagoras)主张心灵是事物的动因,这已将目的论的因子包含在其中。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Socrates)将目的论的目光从宇宙论的解说转向人世的关注,在他的目的论当中,德行或善是最高的知识或理念。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将目的论概念化为一个重要的观念,提出“四因说”。第二阶段是中世纪的神学目的论,这时的目的论转变为以上帝为中心,所有的论证都是为了证明上帝的存在。第三阶段是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的调节性原则的目的论,他认为目的论只是一种调节性的理念而非建构性的理念。[1] 近代科学的兴起后,因不能见容于享有霸权地位的物理学科与神学存在瓜葛,目的论几近沉寂并受到激烈的批评。然而自上世纪初开始,目的论因生物学的发展又重新引起人们的重视,当代目的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