鱿鱼

软体动物门头足纲下的一个目
1
4
鱿鱼属于头足纲枪形目(学名:Teuthida),主要是指柔鱼科和枪乌贼科动物。[6]截至2024年,国际综合分类学信息系统(ITIS)收录该目下有2亚目、26科、79属,共286种动物。[2]它们广泛分布在全世界各种海域;[17]均为海生生物,多见于沿海和大洋水域,[10][1]且必须生活在气体含量充分的水中。[9]
不同种类的鱿鱼大小存在较大差异,体长在1.6-1300厘米之间。[1]它们体狭长,呈枪形;[8]有一层薄薄的未钙化的壳嵌在外套膜中,[9]眼睛通常位于头部两侧;[1]肉鳍通常为端鳍型;腕十只,腕吸盘多数为两行,触腕穗吸盘多数为4行;吸盘有柄;具角质内壳。[10][8]鱿鱼为游泳生活,[10]一般是群居生活,属于母系社会。[15][16]
截至2024年,鱿鱼中的柔鱼科和枪乌贼科共有68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保护等级均为无危(LC)或数据缺乏(DD)。[19][20]鱿鱼的主要价值体现在:第一,丰富的营养及食用价值;[21]第二,很高的商业和经济价值;第三,鱿鱼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6]另外,鱿鱼也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首先其饮食文化自中国宋代时期就有记载;2018年,中国福建泉州惠安县小岞镇更是将鱿鱼美食与旅游推介、文化体验融为了一体,使“小[zuò]鱿鱼”成为了靓丽的“美食品牌”。[21][22]而“炒鱿鱼”一词也源于爆炒的鱿鱼会翻卷起来,人们便将“炒鱿鱼”之“卷”与“卷铺盖”之“卷”联系起来,用“炒鱿鱼”来比喻被解雇或辞职,离开工作地点[23]

起源演化

鱿鱼最早出现于侏罗纪,一直延续到现代。[10]其与八腕目存在同一祖先,其祖先被认为在古生代晚期进行分化,而鱿鱼则被认为在侏罗纪时期才开始分化。[24][25]关于枪形目的演化过程,许多科学家例如美国学者纳夫(Naef)等坚持认为其是由箭石鞘退化而演化而来的,主要是由于鞘的退化和变形;但在1996年,美国科学家杰列茨基(Jeletzky)坚持认为现代枪形目是与箭石目无关的。[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