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绥军

山西军阀阎锡山所统辖的军队
晋绥[suí]军,原名晋军,是由山西军阀阎锡山所统辖军队。[1]
晋绥军起源于清朝山西陆军43协(相当旅[1])。1911年10月29日,阎锡山等人发动太原起义,阎锡山被推为大都督[1][2]阎锡山先后采取了投靠袁世凯[9]、拥段反直,联冯拥段倒直,联直、奉反冯和联蒋讨奉的策略,不断的巩固和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北伐战争后,晋绥军的势力范围扩展到了山西绥远河北察哈尔北平天津地区。[10]巅峰时期,晋绥军拥有有15个军,总兵力达30万人。[11][12]1930年3月,阎锡山二次联冯反蒋,即中原大战[13]失败后,阎锡山下野。张学良对晋绥军整编。[14]1931年8月,阎锡山重新掌控晋绥军。[15]1936年,晋绥军与伪军在绥远地区百灵庙发生战斗,打击了伪军,史称绥远抗战[4]1937年8月起,包括晋绥军的中国军队在天镇平型关、忻[xīn]口和太原等地与日军进行了大规模会战。晋绥军伤亡惨重。[5]1939年12月,晋绥军进攻山西新军,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5000多人,[16][17]史称“晋西事件”。[18]1940年至1945年间,阎锡山日本侵略者有过多次勾结。[19]晋绥军兵器工业先进,巅峰时期的太原兵工厂可月产轻重炮35门、迫击炮100门,步枪300支,机枪15挺,冲锋枪900支,炮弹15000发,迫击炮弹9000发,子弹420万发。后被日本侵略者破坏大半,残存的军火工业中国国防建设的重要基地。[20]全面内战爆发后,解放军接连挫败晋绥军。1948年7月16日,晋绥军残部聚集在太原城内负隅顽抗。[21]1949年4月24日,解放军攻陷太原。1949年5月1日,大同地区的晋绥军残部向解放军投降,晋绥军至此覆灭。[22][23]
晋绥军辖有步兵、骑兵、炮兵。[3]先后通过募兵制和农兵合一征集兵员。[24]为了培养军事骨干,建立了多所军事院校。[25]晋绥军参与了天镇平型关、忻口和太原等地的大规模会战,这些战争打破了日本侵略者的速胜战略。[5][26][27]关于晋绥军的军人形象,电视剧《亮剑》《烈火凤凰》都有所展现。[28][29][30]学者毛洪亮评价晋绥军:晋绥军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是存在时间最长的地方派系,在周边军阀夹缝中生存并发展壮大,逐渐摆脱中央政府领导,形成事实上的“独立王国”。晋绥军军工企业重工业领先全国。但是毕竟晋系军阀是与人民为敌,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反动集团,穷兵黩武,给中原人民,尤其给晋绥老百姓带来沉重灾难和祸害,最终为历史所淘汰。[31]

成军背景

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