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

二十四节气之一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四个节气。“处暑”一词,最早出现在《国语》中。西汉《淮南子•天文训》明确将“处暑”列入二十四节气。[5]
处暑太阳黄经达150°,公历8月22-24日交节。[1][6][7][8][9]对于中国北方地区和西南高海拔地区,处暑后气温逐渐下降。[10][6]中国大部分地区开始9月进入少雨期,而华西地区秋雨偏多,这是中国西部地区秋季的一种特殊的天气现象。在南方依然秋老虎肆虐,因为副热带高压的南移,处暑前后中国江南和东南沿海地区还要再经历一段时间的炎热天气,这就是俗称的“秋老虎”。[10][6]
处暑被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在这个阶段,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形成了陈列祭品的效果。二候,天地始肃。随着气温的下降,天地间的万物开始凋零,呈现出一片肃杀之气。三候,禾乃登。在这个阶段,黍、稷、稻、粱等农作物开始成熟,即“五谷丰登”。[11]
处暑是一个关注气温变化和农业生产的重要节气,也是一个具有传统文化和民俗活动的节日。处暑的民俗活动有吃鸭子、送羊节、吃龙眼稀饭、煎药茶、放河灯、泼水、祭祖、拜魁星开渔节、拜土地等。[1][12][4][8][3][2][9]

节气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