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素细胞痣(Melanocytic Nevus)又称痣细胞痣(Nevomelanocytic Nevi,NMN)、色素痣(Pimented Naevus),是黑素细胞起源的良性皮肤肿瘤。[5]根据不同临床表现分为先天性色素痣、获得性色素痣;根据显微解剖分布分为交界痣、复合痣或皮内痣。[1] 黑色素细胞痣的出现通常发生在儿童早期,并且在20至29岁时数量最多,随后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而在20至29岁期间,女性和男性的平均黑色素细胞痣数量分别达到33个和22个。之后,黑色素细胞痣的数量会逐渐减少,到了60至69岁时,女性和男性的平均黑色素细胞痣数量分别为6个和4个。高加索人群通常拥有更多的黑色素细胞痣。在白种人中,黑色素细胞痣的患病率较高。[2]
对于黑色素细胞痣的处理,其本身对健康影响不大,多可以不予处理。黑色素细胞痣较大、影响美观的求美者;黑色素细胞痣有恶变倾向,诸如:黑色素细胞痣突然颜色变深;痣周围出现卫星灶;黑色素细胞痣出现感染、出血、瘙痒、疼痛以及突然变大者。出现上述情况需要及时手术治疗并送病理检查。[6]皮损害小而表浅者,可不麻醉,直接采用激光治疗。[7]
分型
黑色素细胞痣历史上曾经有很多分型,根据不同临床表现分为先天性色素痣、获得性色素痣;后者根据显微解剖分布又分为交界痣、复合痣或皮内痣。黑色素细胞痣还可以根据人名分为Spitz痣、Clark痣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