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的彼岸》(Beyond Good and Evil)[1],全名是《善恶的彼岸——一种未来哲学的序曲》[6],由弗里德里希·尼采在1886年完成的一部反传统伦理学的作品。全文包括九章和一个序言,共二百九十六节。[4]于1886年夏由莱比锡瑙曼出版社首次自费出版。[5] 《善恶的彼岸》中,尼采关注的领域涉及到哲学、社会学、文学、伦理学和宗教的大多数原则和教义。《善恶的彼岸》第四章将前面三章与后续篇章分隔开来。前半部分主要讲哲学和宗教,第一章是哲学,第二章给自由精神下定义,即善于思考的人,第三章分析了宗教的信仰,还谈到了基督教的各种影响。后半部分就是尼采关于道德的阐述,追溯了道德的历史与发展,提出欧洲逐渐一体化,以及“主人道德”和“奴隶道德”的思想等。[7] 《善恶的彼岸》包括尼采关于新道德体系的阐述,以及“主人道德”和“奴隶道德”、“超善恶”、“权力意志”、“宗教情绪”、“道德的起源和本质”等主要思想。尼采的善恶观与基督教传统道德相对抗,给基督教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尼采的道德观也对后世起着积极的作用。[8]而反犹太分子和法西斯主义者摘选了本书中的很多话语,对尼采的思想加以篡改和利用为他们自己的观点寻找支持性的理论依据。[1] 书名释义
善恶的彼岸,意思就是超出善恶之外。也就是不承认现有的衡量善恶的标准。[5]书名描述了尼采要表达的观点:对真理感兴趣的人会超越简单的善和恶这种非黑即白的道德范畴。道德是基本的生命力量的一种表达,尼采称这种力量为权力意志。与他同时代的人所持有的价值观的最深刻的起源是残忍和超越别人的欲望,而不是来自同情心和博爱。[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