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县,中华人民共和国贵州省铜仁市下辖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市西部,武陵山腹地,[3]东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西倚遵义,南靠泉都石阡,北顺乌江达重庆涪陵,总面积2230.5平方千米。[14][3]截至2025年6月,思南县下辖3个街 道、17个镇、8个民族乡,总人口数约70万人。[5]县政府驻思南县府后街120号。[12] 思南县境处武陵山脉与大娄山山脉之间,形成东缘东南和西北边缘高,中部乌江河谷低的“V”字型基本轮廓。[15]境内河流为长江流域乌江水系,乌江干流由西南角进入县境。[3][14]境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季风气候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3]思南县历史悠久,春秋战国先属于巴国南境,后属楚巫黔中地。秦隶黔中郡,汉属巴郡涪陵县。隋于费州地置涪川县(今思南)。唐宋时为思州地。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改思南宣慰司,思州分为二,思南行政区划之名,以此为始。明置思南府,属贵州布政司。1914年,思南府改为思南县,隶黔东道。[16]1949年11月,思南县解放,后属铜仁专区。[15][3]2011年,设立地级铜仁市,思南县属之。[17] 思南县处在乌江流域中心地带,交通区位优势明显,[18]已形成由公路、水路2种运输方式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3]其中,杭瑞高速、思剑高速在思南十字相交,湄石高速、德余高速过境思南,[19]思南港邵家桥港区已正式开港。[20]思南是乌江经济生态走廊的核心区,[21]其围绕生态茶、生态畜牧业、蔬果菌、中药材“四大”主导产业,[22]形成肉牛、茶叶、红薯等特色农业产业;[23]以新型建材为首位,山地农特食品加工及其它轻工业、先进装备制造业为优势的工业格局;[24]以及旅游、文化、物流、金融等特色现代服务业。[25]此外,思南经济开发区是贵州省较早成立的省级重点开发区之一,已成功申创为贵州省开放型经济示范区。[26]2022年,思南县实现生产总值189.81亿元,三次产业的结构为27.7:21.3:51.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1832元。[27] 思南县文化包容相生,儒家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水乳交融,有“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称号。[28]其中, 思南花灯戏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思南花烛、乌江船工号子、上元沙洲节等为贵州省级非遗。[29][30]思南县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思唐古建筑群包含府文庙、周和顺盐号、万寿宫、旷继勋烈士故居等七个文物点。[31]此外,思南县还有有许家坝镇舟水村、文家店镇龙山村、青杠坡镇四野屯村等17个[a]中国传统村落。[32][33][34][35]此外,县域内有出露面积10平方千米的连片喀斯特石林,被命名为“国土资源科普示范基地 ”“乌江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36]思南温泉-石林旅游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思南郝家湾旅游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37][10]曾经先后九次获评为贵州省“双拥模范城(县)”,七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县)”。[38] 名称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