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鼠李科-抖音百科
鼠李科(拉丁学名:Rhamnaceae)是蔷薇目(Rosales)下的一个科,本科有67属,约925种。其模式属为鼠李属(Rhamnus)[1],鼠李科的学名为模式属学名的复合形式Rhamn-加上表示科的等级后缀-aceae构成。鼠李科植物广泛分布于温带至热带地区,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2][1]。在中国,鼠李科植物有14属,133种,在各省区均有分布,以西南和华南的种类最为丰富。[3][4]。鼠李科野生植物适生于阳光充足地区,其也能适应干旱瘠薄条件;多数鼠李科植物生于灌丛、路旁、林下、山坡、林缘和稀树草原[5][6]。 鼠李科植物主要由乔木或灌木组成,直立或攀缘状,稀草本[1][7];常有枝刺或托叶刺;单叶,互生、对生或近对生,具羽状脉或基出3-5脉;聚伞花序、穗状花序、伞形花序、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花两性或单性,稀杂性,辐射对称;萼4-5裂;花瓣4-5或缺;雄蕊4-5,与花瓣对生;花盘肉质;子房上位、半下位至下位,2-4室;核果或蒴果,有时果顶端具纵向或平展的翅,沿腹缝线开裂或不开裂,基部常为宿存的萼筒所包围;果内具2-4个开裂或不开裂的分核,每分核具1种子,种子背部无沟或具沟,或基部具孔状开口,通常有少而明显分离的胚乳或有时无胚乳,胚为黄色或绿色。[1]。 鼠李科植物用途广泛。一些种类可用于药用[8][9],如小叶鼠李(Rhamnus parvifolia)[10]和枳椇[jǔ](Hovenia acerba)的全株或者部分可入药[11];一些种类可用于工业,如高大乔木枳椇[8]可作为建筑用材 ,多数鼠李属植物的果实可用于榨油[12],个别种类的果实冻绿(Rhamnus utilis)[13]的提取物可做染料;一些种类可用于食用和饮用,如枣(Ziziphus jujuba)的果实可食用[14],柳叶鼠李(Rhamnus erythroxylon)[15]的叶可用于茶饮。中国将小勾儿茶属(Berchemiella)中的小勾儿茶(Berchemiella wilsonii)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第二批)中,为二级保护植物[16]。其濒危的主要原因是数量稀少分布狭窄,生长缓慢且繁殖能力低[17]。有研究对小勾儿茶进行播种育苗和迁地保护等尝试[18]。 起源与演化
分子生物学和化石证据都表明,鼠李科于晚白垩世早期起源于南美[19][20]。直到中新世,鼠李科向北扩散到由于干旱带退缩而形成的地区;随后鼠李科植物通过白令陆桥分散到新大陆,同时通过阿拉伯半岛扩散到非洲。之后由于始新世(Eocene)晚期开始的全球变冷,使得鼠李科的亚洲谱系种类与温暖分支种类分裂开。温暖分支种类通过白令陆桥的断裂向旧大陆和新世界扩散[21];而亚洲谱系种类则通过青藏高原隆升,横贯东西的干旱带消失,亚洲谱系种类就扩散至亚洲其他地区[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