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区

中国陕西省商洛市下辖区
商州区,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商洛市的下辖区,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丹江上游;东与丹江县毗邻,南与山阳县接壤,西以秦岭山脉为界,与蓝田、柞水二县相连,北与洛南县相接。地理坐标位于北纬33°38′~34°11′,东经109°30′~110°14′之间;[2]总面积2672平方千米,截至2024年,该区常住人口466100人。[1][4]下辖18个镇(街道)、288个村(社区)。[8]政府所在地为商洛市商州区南街16号。[8]
商州区属东秦岭山地地貌重要组成部分,地形地貌按特征分为河谷川塬[yuán]地貌区、低山丘陵地貌区和中高山地貌区3个类型区域,区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2]商州区主要河流有丹江、南秦河、板桥河、大荆河等;[2]且区境地处中国气候南北分界线,是暖温带南缘过渡带季风性、半温润山地气候,有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特点。[1][2]商州区自秦朝以来历代设州置县,或州县同设,秦时设商县,北周时期改洛州为商州。历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上洛县虽无衍变,但归辖更替繁复。元至元元年(1264年)撤上洛县,定名商州,属丰元路。明洪武七年(1374年)降州为县,属华州;成化十三年(1477年)复升为州,属西安府。清雍正三年(1725年),升为直隶州,直属陕西布政司。民国2年(1913年)废州为县,改设商县,属关中道。1949年7月12日,商县解放,县人民政府成立。[10]2002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改商州市为商州区。[11]
商州区地处秦楚文化交融地带,接受着双重文化的影响,洛花鼓、二簧、眉户等多种戏剧流传至今,商州区经受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西周文化影响,是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也是陕西省天麻、二花、五味子等药材的传统产地。[1]该区共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即紫荆遗址、东龙山遗址,商洛崖墓群重点保护区;省文物保护单位7处。[12]有4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3][14]商州区有国家AAAA级景区秦岭江山、蟒岭绿道,AAA级景区莲湖、卧虎岭[1],以及丹江湿地[15]、莲湖、汝河等景点。[16]
商州区是国家级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实施区和省级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的核心区。[17]2024年,商州区实现生产总值191.307亿元,同比增长4.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9.881亿元,同比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48.078亿元,同比增长1.5%;第三产业增加值123.348亿元,同比增长6.4%;三次产业占比分别为10.4%、25.1%、64.5%。[7]商州区着重打造新材料、健康医药、绿色食品、文化旅游、建材家居五项产业,[18]而商州区的四大支柱产业分别为有色金属冶金工业、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按平均常住人口计算,2022年商州区人均生产总值34482元。[19]

名称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