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贫困县

国家为帮助贫困地区设立的范围和标准
国家级贫困县(National poverty -stricken county),[2]又称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是国家为帮助贫困地区设立的一种标准。随着时代发展,国家级贫困县的定义在历史不同的时间段具有不同变化。[1]
从1986年,中国陆续确定了331个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到2011年,确定了832[5][6][7]个县(旗、市)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县。自此,脱贫工作便进入了关键时期。中国贫困县在空间分布上呈“一片”“一横”“两纵”和“三点”的形态,[8]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且大多集中于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以及边疆地区(通常合称为“老少边穷”)。[9]国家级贫困县在考核上,通过建立约束机制、退出机制、考核机制等将工作重点用在关注民生上,用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上面。[10]通过政策扶持与县域自身的资源禀赋相互融合,从而因地制宜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11]
自1978年以来,中国有超过7亿人成功摆脱了贫困。[12]经过四十多年的不懈努力,[13]在2020年11月23日,中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自此,中国再无贫困县。[14][15]

脱贫历程

国家级贫困县脱贫年份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