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诺族-抖音百科
基诺族是云南省人口较少的7个特有民族之一[1]。1979年,基诺族被正式确认为单一民族[1]。 根据《中国统一年鉴2021》,中国境内基诺族的人口数为26025人[6]。“基诺”是本民族的自称,可释意为“舅舅的后 人”或 “尊重舅舅的民族”。过去汉语译为“攸[yōu]乐”,故又习称其居住的基诺山为“攸乐山”[2]。基诺族民族语言为基诺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没有文字,过去多以刻木、刻竹,记数、记事,通用汉语和汉字[2]。基诺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民族乡及四邻的勐[měng]旺、勐养、勐罕,勐腊县的勐仑、象明也有少量基诺族散居[1]。 土著说认为基诺族发祥于司杰卓米,处在母系社会发展阶段。传说最早居住在“杰卓”的是一个寡妇,生了七男七女,兄妹互相结婚,后来人口繁衍,便分化出两对寨子,后续繁衍的世系至今可考[7]。南迁说认为基诺族是从普洱、墨江甚至更远的北方迁来的。迁徙时曾经过昆明和峨山县的“没且竜”,后又辗转至西双版纳的勐遮和勐养,最终定居于基诺洛克,其中还传说其祖先是孔明南征的部队[8]。基诺族最早的隶属关系可以追溯到1160年,叭真统一勐泐[lè]各部落,建立勐泐景龙金殿国时,基诺山即为叭真王族的世袭领地。元朝在云南设置行省之后,西双版纳纳入元朝的统治范围[9]。元朝政府设立彻里路,委任傣族土官进行统治。明朝改置车里军民宣慰使司,土司统治一直沿至清代[9]。基诺山也是隶属其辖地[9]。清朝基诺山区长期受傣族封建领主管辖[9]。民国年间,国民政府曾将基诺山归小勐养乡管辖,后又推行保甲制,在基诺族上层头目中任命保长、甲长,基诺山区形成“三位一体”的政治组织[9]。 传统社会中的基诺族主要以农业为主,耕作方式以“刀耕火种”为主[4]。另一种植作物为普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