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书》,又名《黄石公素书》,相传为秦末黄石公所著,它是一本治国统军的论证书,阐述修身、齐家、治国之道。[1]
《素书》全篇共一千三百六十字,用散文写就,分为六个章节,即原始章第一、正道章第二、求人之志章第三、本德宗道章第四、遵义章第五、安礼章第六。[3][2]该书以道家思想为主旨,集儒、法、兵的思想发挥道的作用及功能,同时以道、德、仁、义、礼 为立身治国的根本、揆度宇宙万物自然运化的理数,以此认识事物、对应事物、处理事物的智能之作。[1] 《素书》自北宋宰相张商英作注后开始广为流传,但由于迄今为止没有发现张商英作注前的《素书》,且《素书》的来源又没有北宋以前的文献作证,故不少学者如宋朝学家晁公武等对其作者及其成书年代产生怀疑,认为该书为张商英博取其他诸书而作成的伪作。[4]自宋代以后翻刻《素书》者颇多,其现存早期版本为明刻本。[2] 对《素书》的评价也呈两极分化,如明朝学者周琦对《素书》的评价很高,认为它比《孙子十三篇》更为精妙,但宋朝学者黄震等则对该书持否定态度,认为此书为“道家鄙诞之谈”。现代学者如孟祥才等则认为此书文字精粹,结构严谨,言简意赅[gāi],将传统的儒、道两家的政治社会思想和人生智慧表述出来,但没有创造出新的思想和理念。[5]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