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月

航天行为
登月,即登陆月球(英文:moon landing;lunar landing),是指人类控制无人太空载具抵达月球表面或直接驾驶太空载具登陆月球的探测活动[1]
月球作为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从古至今人们不断幻想登上月球,20世纪60年代,美国苏联开展太空竞赛,1959年1月2日,“月球2号”在苏联拜科努尔发射场顺利升空,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成功摆脱地球引力的航天器,依照预定轨道掠过月球,成为人造卫星太阳公转[2]。1961年5月25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国会上提出在20世纪60年代末将人类送上月球的“阿波罗月球探测计划”[3]。1969年7月16日,美国土星5号运载火箭载着“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从美国佛罗里达州梅里特岛肯尼迪航天中心起飞,7月21日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表面,实现人类首次登月[2]。1972年2月21日,美国月球20号”自助探测器在月球丰富海和危海间的大陆区域登陆,并带回了月壤样本[4]
2007年10月24日,搭载着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完成绕月飞行和科学探测后准确飞向月球预定撞击点[5]。2018年12月8日,中国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搭载嫦娥四号探测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于2019年1月3日成功着陆于月球背面南极,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6]
1969年“阿波罗11号”成功登月,实现了人类历史上宇航员首次登月的壮举,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认为在月球上行走是个人的一小步,却是全人类的巨大飞跃,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7],半个世纪以来,有前后12名宇航员在月球表面留下印记,丰富了人类对于月球的认识[8]。进入21世纪,中国的航天技术不断发展,2018年12月8日发射的“嫦娥四号”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在月球背面着陆与巡视勘察的探测器,为研究月球起源及其开发利用起到科学指导作用[9]。登月是20世纪至以来世界各国综合国力尤其是科技力量的较量、合作,它帮助人们认识月球、认识宇宙,刺激了相关军工科技的发展,但也因“劳民伤财”引发了争议[10]

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