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

三国时期谋士
1
4
徐庶(公元168年-公元235年),[1]字元直,豫州[yǐng]川(今河南省禹州市)人。东汉末年先为刘备谋士,后为曹操谋士。魏文帝时,任右中郎将御史中丞[2][3]
徐庶原名徐福,出身寒门。早年好行侠仗义,为人报仇后被捕,得到朋友解救,获救后改名徐庶。[4]随后折节读书,一心向学,与石韬交好。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徐庶因兵乱到荆州避难,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人结识。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刘备驻扎于新野,徐庶前往自荐,得到刘备赏识。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刘表病死,次子刘琮接领荆州,派遣使者请求投降曹操。[5]刘备屯于樊城,听闻此事后,刘备率众南行,徐庶带家眷与诸葛亮一起随刘备逃亡,在当阳长坂坡被曹操大军追上,徐庶的母亲被曹操军所获,徐庶为了保全母亲,辞别刘备,前往曹营。[6][7][8]魏文帝时,徐庶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9]几年后病逝。[2][3][10]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这一歇后语出自于徐庶的典故。宋代王质评价徐庶:世若无徐庶,更无庞统,沈了英雄。[11][12]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