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塔寺

浙江宁波的唐代寺院
七塔寺(Qita Chan Buddhist Temple)位于中国浙江宁波鄞州区百丈路183号,是宁波市区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寺院之一,也是浙东著名的四大丛林之一。该寺始建于858年(唐大中十二年),最初名为东津禅院,后来改名为"栖心寺"、"崇寿寺"、"楼心寺"。康熙年间,寺前建有七座石塔代表七尊佛,因此得名七塔寺。在"文革"期间,该寺遭到了破坏。1979年后,七塔寺逐渐修复了寺前的七座塔、寺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方丈殿、藏经楼、钟楼、玉佛阁、慈荫堂、东西厢房以及围墙等建筑,总建筑面积达到1.14万余平方米。七塔寺的建筑风格古朴宏伟,内部保存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包括唐代舍利塔宋代的大钟、明代的木雕以及清代刻印的《藏经》和石刻的五百罗汉。1961年5月,七塔寺被列为宁波市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七塔寺的住持是可祥法师。该寺可通过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到达,最近的车站是江厦桥东站

历史沿革

七塔禅寺全称 七塔报恩禅寺,位于浙江省宁波鄞州区,南至百丈路,西靠箕漕街,北接箕漕街38弄,东近彩虹北路,始建于唐大中十二年(858年),是宁波城区唯一保存完整的大规模佛寺。1983年被列入中国大陆汉族地区的重点寺院,2011年1月7日被列入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即为浙东佛教四大丛林(即天童寺阿育王寺、七塔寺、延庆观宗寺)之一。寺院殿堂结构典雅,古朴庄严,为典型的禅宗伽蓝七堂建制,主要建筑有:七佛塔、山门牌楼、天王殿圆通宝殿、三圣殿、法堂暨藏经楼、玉佛阁、祖堂、钟楼、鼓楼、东西厢房、综合楼等。[1]
七塔禅寺初建于唐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距今已有1140余年历史。当时 有江西分宁宰任景求舍宅为寺,敦请天童寺退居方丈心镜藏奂禅师居之,是为开山始祖,寺初名“东津禅院”,[1]后更名为栖心寺,寺内尚存咸通十四年(873年)所立的心镜藏奂禅师舍利塔[2]至明代初年,为防倭寇,迁海到居民入内地,普陀山宝陀寺观音像也被迁入七塔寺内供奉,因而寺名改为“补陀寺”。明末清初,寺前立七座佛塔,代表禅宗起源,因而得名七塔禅寺。清末,慈运上人任七塔寺住持,传布临济宗,形成“七塔寺法派”。1980年寺院修复开放。1994年可祥法师接禅门大德明旸长老所传之心法,成为临济正宗第42代传人。[1]
七塔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