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性-抖音百科
法国哲学家西蒙娜·德·波伏瓦的社会学书籍
创建同名条目 《第二性》( 法语 :Le Deuxième Sexe)是 法国 哲学家、西方女权主义理论先驱西蒙娜· 德· 波伏瓦(Simone de Beauvoir,1908—1986)所创作的 社会学 专著,于1949年由法国 加利马出版社 出版。 [1] 该书为女性解放提供了扎实深厚又切近实际的理论武器,此书在第二波 女性主义运动 中及之后被 女性主义者 们视为“ 女权圣经 ”。 [5] 全书共两卷,第一卷《 事实与神话 》从生物学角度、 弗洛伊德 的女性观、女性在历史上的地位,以及诗歌和文学中的女性神话出发,考察了人类对女性形象的历史想象。 [6] 第二卷《 体验 》则是从女性的现实处境出发,分析女人从童年到老年的身心发展,所经历的各种不同的境遇(婚姻、为人母、社交、妓女、中老年)及其局限,并以关于女性的独立作为全书的高潮部分,探讨了当今女性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获得解放,从而踏上自由之路。 [5] 《第二性》是 波伏瓦 影响及传播最广的论著,其将 存在主义 与性别研究相结合、深刻地剖析了性别制度与文化是如何对女性产生潜移默化、根深蒂固的影响。 [1] 此书中存在的 女性主义 思想在女性主义的理论发展中起到的承前启后的作用,引导全球女性主义理论走向深入和多元;在实践上,其传达的女性主义思想也深刻影响并激励了 法国 以及世界各地的女权运动。 [5] 《第二性》的中文译本最早是1972年由 欧阳子 翻译、 台湾晨钟出版社 出版的《第二性——女人(第三卷:正当的主张与迈向解放)》,其选译了第二卷部分章节;中国大陆的第一个译本是1986年桑竹影,南姗译, 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的《第二 性——女人》,该译本对《第二性》的第二卷内容进行了比较完整的翻译;1988年 王友琴 , 邱希淳 等译,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出版的《 女人是什么 》相较于 台湾 译本更为准确、流畅,但该译本也只译了《第二性》的第二卷;中国第一本全译本是1998年 陶铁柱 译, 中国书籍出版社 出版的《第二性(全译本)》该译本尽可能详实的翻译了《第二性》一书,但仍然存在的遗憾是,其根据的是学界颇有争议的英译本《第二性》,而非 法语 原著进行译文工作;2011年郑克鲁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的《第二性Ⅰ、Ⅱ》两卷本的特点则是其根据法版《第二性》原文进行翻译,完全忠实于原文;2013年邱瑞銮译, 台北市 猫头鹰出版社 出版的《第二性》亦是基于法文原著进行直译,与 郑译 的区别在于:一方面,相较于 郑克鲁 翻译家的身份,邱瑞銮是哲学系出身;另一方面, 邱瑞銮 本人女性的身份能够有助于贴近于波伏瓦本来想要表达的那种 女性主义 的分析立场。 [4]
作者介绍 西蒙娜· 德· 波伏瓦 是 法国 的文学家、 哲学家 和社会活动家、西方 女权主义 理论先驱 [5] 、 法国女权运动 的代表人物 [1] 。她一生著述颇丰:文学创作有小说《 女宾 》(1943) 、《 他人的血 》(1945) 、《 人都是要死的 》(1946) 、《 美丽的形象 》(1966) 、《 独门 》(1967) 以及荣 膺 [yīng ] 龚古尔文学奖 的《 名士风流 》(1954) ,四卷本回忆录《 端方淑女 》(1958) 、《 岁月的力量 》(1960) 、《 事物的力量 》(1963) 、《 归根到底 》(1972) ;学术创作包括部分 随笔 和哲学论著,如《 模糊性的道德 》(1947) 、《第二性》(1949) 、《 要焚毁萨德吗? 》(1952) 、《 长征 》(1955)、《 老年 》(1970) 等。 波伏瓦 传播广泛、影响深远的论著之一就是将 存在主义 与性别研究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深刻剖析了性别制度与文化的——《 第二性 》。这部论著时至今日仍然反映并揭露着全世界亿万女性的生存状况,波伏瓦的论述令人们了解到不公正的性别制度如何潜移默化、根深蒂固地影响每一个(女)人。 [5] 波伏瓦还是一位积极的妇女运动活动家,她以自己的行动践行着 女性主义 思想。并以个人独特的生活方式影响着全世界女性的思想和行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