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是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周所著的哲学著作《庄子》内篇第一篇。主旨是人突破功名利禄、权势尊位的束缚,而使精神活动臻于悠游自在、无挂无碍的境地。[1]《逍遥游》一文共1463字,以“圣人无名”为界,分为概述与分论。[2][3]
本篇可分为三章,第一章从“北冥有鱼”开始描绘了一个广大无穷的世界,其次通过“小知不及大知”点出了“小大之辩”,接着写无功、无名及破除自我中心,而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第二章借“许由让天下”写去名去功,借“肩吾问连叔”写至人无己的精神境界。篇末借惠施与庄子的对话,阐述“无用之用”的意义。[1] 很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出自本篇,包括鲲鹏展翅、鹏程万里、凌云之志、扶摇直上、一飞冲天、越俎[zǔ]代庖、大相径庭等。[1] 《逍遥游》是《庄子》首篇,在庄子哲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齐物论》同为最能代表庄子哲学的篇章。庄子蔑视权势利禄、追求独立自由人格和逍遥自适生命境界的精神,是不同于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另外一种思想追求,是中国古代文人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逍遥游》中所传达的道家哲学思想、美学思想,自由精神以及文学化的表达方式对后世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4] 作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