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海区

中国安徽省合肥市下辖区
1
4
瑶海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合肥市下辖区,位于合肥市主城区东部,东接肥东县,西隔南淝河板桥河庐阳区相望,北与新站区毗邻,南与包河区交界,实际管辖面积62.76平方公里。[3][12]截至2024年11月,瑶海区常住人口为90.1万人。[7]
瑶海区境内有丘陵岗地、低山残丘、低洼平原三种地貌,以丘陵岗地为主,主城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处中纬度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12]瑶海区始建于1949年2月1日成立的合肥市第一、第二直属镇,后在50年代改为隶属车站区。60年代,城市开展公社化运动,瑶海区改为东市区人民公社,后在1968年被撤销,改成立东市区人民政府。2002年3月,合肥市进行区划调整,东市区更名为合肥市瑶海区。[13][14]截至2025年1月,瑶海区辖1个镇、11个街道。[3]区人民政府驻合肥市瑶海区明光路1号瑶海区政务大楼。[11]
瑶海区聚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金融商贸服务业、建筑业、文化创意和大健康五大主导产业。[15]2024年,瑶海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4.2亿元,可比口径增长4.2%,较2023年提升0.7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0.0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4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63亿元。[8]瑶海区是合肥城区东向发展的“桥头堡”,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合徐、合宁、合芜等高速公路贴境而过,安徽汽车客运枢纽站、安徽邮政枢纽和合肥火车站等座落区内,合肥轨道交通1、2、4号线等多条地铁线路途经瑶海区,南淝河水运通江达海,构成了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3]
瑶海区文化底蕴深厚,以“一里三公墓”(宋朝包公墓、明朝蔡文毅公墓、清朝李鸿章公墓)闻名。历史悠久的“坝上街”是合肥商品经济发展的摇篮。古庐州“东大街”曾是商贾云集之所。[3]李鸿章享堂入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6],张氏大洪拳、葫芦烙画、庐州核雕等54项入选省市区级非遗保护名录[17],境内有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长江180艺术街区。[10]

名称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