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永琮(1746年-1748年),满族,是乾隆皇帝第七子,也是嫡次子,为哲亲王,生母为孝贤纯皇后富察氏。[1][2][4] 爱新觉罗·永琮的母亲富察氏是乾隆皇帝的第一任皇后,满洲镶黄旗人,出生于官宦世家,祖父米思翰曾是康熙朝 的议政大臣之一,后加太子太保;父亲李荣保是蒙古族部落察哈尔的总管,次子永琏(即永琮的同母兄)被秘密立为皇储,但永琏于9岁病故。乾隆十一年丙寅四月初八日(1746年5月27日),爱新觉罗·永琮在紫禁城长春宫出生,正值如来佛祖诞辰及甘霖之日,乾隆帝对永琮寄予厚望,未满周岁便为其取名为永琮,寓意秉承宗业,后因宗室中有同名者,乾隆帝下令让该宗室成员改名。乾隆十二年丁卯十二月二十九日(1748年1月29日),永琮因出痘夭折,年仅二岁。乾隆帝悲痛不已,赠其谥号“悼敏”,并命丧仪较皇子从优,永琮随葬于朱华山端慧皇太子园寝。嘉庆四年(1799年)三月,永琮的弟弟嘉庆帝追封他为哲亲王,以纪念这位早逝的兄长。[1][2][3][5][6][4] 人物生平
皇七子尚未出生便受到乾隆的格外偏爱和重视。乾隆十一年正月,乾隆在紫禁城主持各种典礼祭祀活动、筵宴宗室王公大臣之后,本该移居圆明园,于山高水长处庆上元节、观看烟火,可是却因突发事件和皇帝一时私心所至,取消了该年度去圆明园度元宵节的计划。 这件事就是因为皇七子即将出世,乾隆不忍让皇后和未出生的孩子经受车马劳苦,所以当年上元节很异数的在紫禁城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