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沉香

瑞香科沉香属植物,中国特有植物
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又名沉香、白木香、芫香,是瑞香科Thymelaeaceae沉香属Aquilaria)植物。[2] 土沉香是中国特有植物,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云南香港等地,[7]生长在海拔低于1000米的山地和丘陵的常绿阔叶混交林、[8]丘陵及路边阳处疏林中。[7]土沉香喜温暖,喜湿润,是弱阳性树种,在酸性的砂质壤土、黄壤土和红壤土均能生长。[7][8]
土沉香为常绿乔木,高5-15米。[2][5]花芳香,黄绿色,多朵,组成伞形花序,果为[shuò]果。[2]花期3-4月,果期6-8月。[7]土沉香的利用历史悠久,中国的香港、香山等地名就是因古时盛产土沉香而得名。[3]在中国历史上,药材“沉香”可以来自土沉香,也可以来自分布于东南亚的其它瑞香科植物,这些东南亚植物产的“沉香”在中国被称为“进口沉香”。但由于进口沉香的来源越来越少,2005年后中国药材“沉香”主要来源为土沉香。[3]
土沉香可用于工业、食用、[5][9]药用、[10]观赏等,[11]具有较高经济价值。[12]但因人为砍伐破坏,[12]接种寄生菌和病害等原因,[1]截止2018年,土沉香的种群数量呈现下降趋势。[1]2018年,土沉香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保护级别为易危(VU)。[1]2021年,土沉香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二级保护植物。[6]2023年,土沉香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CTTES )附录II。[13]土沉香的一些自然分布区域已建立保护区,如中国云南的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4]中国海南的铜鼓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15]

历史

在中国,土沉香的药用历史悠久,作为药物记载最早见于梁代陶弘景的《名医别录》,随后在《本草经集注》《唐本草》《本草拾遗》《开宝本草》《本草图经》等古书中都有记载。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土沉香的品种、主治和附方作了系统的总结,他认为沉香“辛, 微温, 无毒……咀嚼香甜者性平, 辛辣者性热。”其主治症有:“治上热下寒,气逆喘急,大肠虚闭,小便气淋,男子精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