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洋片

中国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
拉洋片,又称拉大片、西洋景、西湖景,[2]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5]
相传拉洋片起源于唐朝袁天罡李淳风是创始人。[6]兴盛于清代末期和民国时期,[7]以赛猴王郑顺昌、大金牙焦金池等人为代表,创作了《武松杀嫂》《猪八戒背媳妇》《猫捉老鼠》《绣花鞋》《小寡妇上坟》等节目。[8]拉洋片表演者通常为1人,使用的道具为四周安装有镜头的木箱。箱内装备数张图片,并使用灯具照明。表演时表演者在箱外拉动拉绳,操作图片的卷动,观者通过镜头观察到画面的变化,通常内置的图片是完整的故事或者相关的内容。表演者同时配以演唱,解释图片的内容。[5]
拉洋片表演已基本绝迹,仅有极少数人从事此种艺术形式。[7]因其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教育等价值,迫切需要进行传承保护。[7]2006年吴桥县政府成立了吴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组织,保证拉洋片这一民间艺术在吴桥的有序传承和发展。[7]2009年6月,拉洋片被公布为河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

名称由来

拉洋片,又称拉大片、西洋景、西湖景,相传当年唐太宗宠爱的一个妃子日夜啼哭,病入膏肓,谋士袁天罡李淳风询问原因,说是思念家乡西湖八景。于是他们俩经过一番合计,请来画匠,根据妃子所说的画出了八张图片放到箱子里,并在箱子上开一个小孔,让妃子在孔中看到了家乡美景。她不仅破涕为笑,而且还立马病情有了好转。后来这种形式流入民间,南方称之为西湖景,北方则叫拉大片。后来,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洋油、洋布、洋火、洋车、洋画,不管什么事只要沾上个“洋”字就好使。这样的话,西湖景就改称为西洋景,拉大片也就改称为了拉洋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