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高考

1977年中国教育事件
1
4
恢复高考,是指1977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恢复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的事件。[1]
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中国高考招生考试制度停滞多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主管教育工作的邓小平于1977年8月召开了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并当场决定恢复当年的高考招生工作。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一九七七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确立了招生要求、报考条件、考试时间、考试方式等内容。10月21日,《人民日报》以头版头条对恢复高考的消息进行了报道,并提出了“广开言路,早出人才”的口号。[1][2]
在得知恢复高考的消息后,大都欢欣鼓舞,踊跃报考。至1977年底全国约有570万青年参加了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由于年龄差异、职业差异、文化基础的差异形成了师生同考、叔侄同考、兄弟同考、夫妻同考、姊妹同考的场面。为此,经过邓小平提议,国家计委、教育部决定扩大招生,通过对通用型专业和国家急需的专业的扩招,最终共扩招6.3万人,扩招比达29.3%,最后录取人数为272971人。[1][2]
1977年的高考是在“两个凡是”还没有被打破的情况下恢复的,恢复高考有力地推动了拨乱反正的进程,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同时,恢复高考为青年人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机会;社会重新树立起尊重知识、尊重教育的风气,激发了中国青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为国家选拔了大量优秀人才。此后,高考一直对中国的经济、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稳定等多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2][3]
1977年任教育部党组成员兼高教司司长的刘道玉在接受采访时称:我觉得恢复统一高考功在当代,利在干秋,是非常了不起的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