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线

工业上的生产组织形式
流水线(Assembly line)是指工人按照规定的工业流程,在划分好的工作地点有序进行生产,按照一定的规律连续不断地进行生产和改进产品的一种领先的生产组织形式。[1]
流水线起源于1769年,有陶瓷工厂主乔赛亚·韦奇伍德提出。[3]流水线可以根据固定生产的产品数目和连续性和节奏性的程度来进行分类,例如按流水线上生产的产品数目、按产品的轮换方式等来划分形式。[4]按照具体模式可分为板链式装配流水线、滚筒式流水线等。[5]而专业化程度高、加工具有一致性、生产节奏性强等是流水线的主要特征。[1]流水线生产方式有其明显的优点,包括降低操作难度、提高专业化生产水平和资金周转速度,对于社会生产和技术进步也产生了良好的影响。[1][6]然而,流水线生产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对工人健康不利、[7]容易使工人产生不良情绪等问题。[8]因此,在流水线生产中需要进行作业轮换,以减轻工人疲劳和焦虑。[9][10][11]
流水线生产模式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改善了工人的工作环境。[12]高度分工的流水线生产方式不注重工人的教育和技术水平,而且工作中也不需要过多沟通,因此适合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劳动者创造了就业机会,同时解决了工厂的用工需求。流水线的分工使工人的工作更加专业化,专业化分工可以提高技能水平,从而提高效率和促进生产技术的进步。[11]随着元器件的不断更新,流水线技术在计算机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13]在计算机硬件方面,流水线工作原理能够加速数据处理和提高效率。在软件方面,流水线原理使程序能够像流水线生产一样运行,实现程序输出和输入的无缝连接。[13]

历史发展

早在1769年,一位英国的陶瓷工厂主乔赛亚·韦奇伍德在其所建造的陶瓷工厂尝试将制陶的工序进行步骤化的拆分,工人们对各自的工序进行负责,所有人都有自己固定的作业节奏,劳动顺序,并服从相同的劳动管理,世界上第一条流水线便由此而来,也可将其看为是历史上最早的固定作业形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