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内外海运交通唯一通道,中国第二大海峡
渤海海峡(英文名:BohaiStrait[1]),位于中国东北部,辽东半岛的南端老铁山角与胶东半岛蓬莱登州头之间[6],是中国第二大海峡[9]。西面与渤海相连,东面与黄海毗邻,渤海海峡南北宽度为105千米,平均水深25米,海峡内有多个岛屿,庙岛群岛(属山东烟台)是海峡中的主要岛屿。[7][6][10] 渤海海峡为胶辽隆起的一部分,1.4亿年前的燕山构造运动、喜马拉雅山运动,先后发生了一系列的北东东向等的断裂活动,使陆地断陷分离形成渤海海峡[4]。海峡地形总体向中央浅海和海峡倾斜,坡度平缓[11],地貌以诸岛、海底底质地貌为主[12]。海峡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5],气温日差较小,雨热充沛,季风盛行[13]。海峡海域的浪型以风浪为主[14],潮汐则是正规半日潮[14],海峡沿南北方向分布老铁山、小钦、大钦等水道[15][16]。渤海海峡生物种类繁多,有浮游植物147种[17];浮游动物47种,主要有中华哲水蚤、强壮箭虫等[17];底栖生物260种,主要有薄索足蛤、太平洋方甲涟虫等[17][18][19];游泳动物多达150种,以黄鲫、小黄鱼为主[20]。 早在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渤海海峡就成为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的通道[21]。春秋时期烟台经渤海海峡东通朝鲜半岛的海上通道,也成为著名的东方海上“丝绸之路”[22]。至元明清时渤海海峡已成为南北贸易、漕粮海运的重要通道[23][24][25]。渤海海峡自1841年的鸦片战争起[26],先后经历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是英美等列强入侵中国的海上通道[27][28][29]。新中国成立以后海峡沿岸的大连、旅顺等港口在军事、商用上占据重要地位,其中转运中国东北三省90%以上的外贸集装箱业务[30][31][8]。 渤海海峡是“八仙过海”“玉石街”等传说的发源地[32][33][34],其中长岛冬暖夏凉气候宜人,被誉为“中国十大最美海岛”之一[35],大连黄渤海交界线观景区可见“黄海不黄,渤海不蓝”的奇特景观[36],蓬莱阁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是国家首批AAAAA级旅游景区[37],此外,长岛的民间舞、渔号等民俗也是一道靓丽人文景观[35]。 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