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战争

日本和沙俄在中国东北的帝国主义战争
日俄战争(英文:Russo-Japanese War,日语:日露[zhàn]争,俄语:Русско-Японскаявойна)是指1904到1905年间,日本帝国沙俄帝国为了争夺中国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的控制权,进而争夺亚洲及整个太平洋地区的霸权,而在中国东北进行的一场帝国主义列强之间战争。[1]
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后,俄国联合德国法国干涉日本割占中国辽东半岛,日、俄之间埋下矛盾。到1900年7月,沙俄利用参加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之机,派兵占领中国东北三省,且进一步威胁日本在朝鲜的利益,日俄两国几经谈判未获结果。1904年2月6日,日本照会沙俄终止谈判,并断绝外交关系。2月8日,日本海军未经宣战突然袭击沙俄驻扎在中国旅顺口的舰队,日俄战争爆发。2月12日,中国清政府以日俄两国“均系友邦”为由,宣布局外中立。俄军由于补给困难以及指挥无能,屡遭失败。1904年5月,日军占领大连;1905年1月,日军又攻陷旅顺;同年3月,日军攻占奉天(今沈阳);同年5月,日本海军在对马海峡击溃沙俄调来增援的波罗的海舰队。由于对马海战的惨败及国内革命的爆发,沙俄胜利的希望渺茫。此后美国总统罗斯福出面调停,倡议议和。1905年8月10日,日俄双方在美国朴茨茅斯正式举行和谈,日本帝国在战斗占优势的情况下接受了沙俄主导的和谈条款,于1905年9月5日签订《朴茨茅斯和约》。此战役表面上看沙俄帝国取得胜利,但是从战略意义看日本帝国才是真正的赢家。日俄战争后,日本加紧了对中国和朝鲜的侵略。 [4][2]
日俄战争历时一年半,对于日本来说,战争的胜利虽然没有给日本带来巨额的战争赔款,但是随着俄国的战败,日本的国际地位和国家信用随之飙升,一度成为世界上发展最迅猛的国家,获得了大量的投资,缓解了日本国内的经济危机。但是战争的胜利也进一步刺激了国内的军国主义思想,这为后来日本扩大侵略埋下了伏笔。[1]对于俄国来说,战败不仅让俄国丧失了在远东殖民地更加剧了俄国的社会矛盾和国内危机,国内革命不断。[1][4]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无疑是屈辱的,但是日本的胜利也让国内一些人士意识到君主立宪制度优于封建专制主义,因此开始了立宪运动,希望把清朝改革成一个君主立宪制度的国家。[1]日俄战争规模大,时间长,双方在战争过程中将大量新技术运用于战争中,其次战争中大规模的军队动员,后勤军需补给几乎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预演,因此也有学者将这次战争称为“第零次世界大战”。[5]

战争背景

俄国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