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英文名:Museum of Sino-Japanese War of 1894-1895)位于中国山东省威海市刘公岛[1],是以北洋海军和甲午战争为主题的纪念遗址性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该馆创建于1985年,总面积达十多万平方米,是中国近代海防设施中保存最完整、现存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文物遗址群。馆名由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题写[7][2][3]。截至2022年底,馆有藏品数量6180件/套,有珍贵文物70件/套,年度观众总数为820916人。2023年,时任院长是张军勇[6]。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原名为威海市北洋海军提督署文物管理所,2009年经威海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更名为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8]。该院负责管理保护和开放的北洋海军提督署、龙王庙、丁汝昌寓所、水师学堂、旗顶山炮台、黄岛炮台等二十八处北洋海军旧址,1988年1月被中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截 止到2023年,馆内藏有历史照片1000多幅,所辖北洋海军和甲午战争的历史遗迹28处,北洋海军与甲午战争文物资料200多件,打捞舰船文物300多件。推出陈列22个,室内陈列展示面积5000平方米,开放参观景点6处面积6万多平方米。展览内容有:甲午战争、北洋海军、威海卫之战、丁汝昌生平事迹等,并展有威海清军防务沙盘、北洋海军将领蜡塑群像、黄海大战舰船模型等,其中收藏的海底出水的两门巨型舰炮,每门重达20多吨,为中国近现代一级文物,也是该院的“镇馆之宝”[4][5][3]。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是山东省威海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的专门保护管理机构,自开馆到现在(现2023年),该院共接待110多个国家的近千万观众,其中包括90多位中国国家领导人。先后被评为中国青少年教育基地、中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民国防教育先进单位、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3][9]。 历史沿革
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