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颍州区-抖音百科
颍[yǐng]州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阜阳市辖区[7],位于安徽省西北部[5][6],是阜阳市主城区[20],也是阜阳市委、市政府所在地[5],面积623平方公里,[4]2022年末,颍州区户籍人口90.55万人[12],辖1乡8镇5个街道[8]。 颍州区,地处黄淮海平原南端、淮北平原西南部[6],大部分属冲积平原地貌[6],地势西南高、东北低[5][6];属淮河流域[6],水系有沙颍河水系、汾泉河水系、小润河水系[21];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5],气候温和[5],夏热多雨、冬寒晴燥、秋旱少雨[6]。今颍州区夏代属豫州,西周为胡子国,战国为楚地[5],秦始置汝阴县[22][5],北魏孝明帝武泰元年(528年)首置颍州[5][23],宋改颍州为顺昌府,治汝阴县[23],明朝属凤阳府[5][23]。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增设阜阳县,现今颍州区为颍州府阜阳县辖地[5][22][23],1948年阜阳解放[5],1996年成立颍州区,隶属新设的地级阜阳市[5]。 颍州区,是阜阳市经济中心[16],是安徽省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县区[24],形成以蔬菜、生态养殖[25]、磁性材料、高端医疗器械[26]、生态旅游[25]等为主的产业结构,地理标志农产品有马寨生姜[27]、颍州大田恋思萝卜[28]。2022年颍州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5.2亿元,产业结构比为7.9:22.3:69.8[12],人均GDP为45228元(按户籍人口计算)[12],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量连续五年位居阜阳市第一[16]。颍州区,自古为舟车会聚、九州通衡之地[29],是由2条高铁[16]、8条高速公路[16]、1个民用机场[30]、1个综合型港口[31]组成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29]。 颍州区,地处中国南北过渡带[32],以淮河文化为主流[29],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颍准文化、欧苏文化[33]。颍州区是“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34]“中国健身球之乡”[5],境内广泛流传淮北梆子戏[35],汝阴侯墓出土的汉简被列入第一批国务院重点文物保护名录[5],有颍州肘阁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3个[12],有颍州卫所、文峰塔、奎星楼[36]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12]以及革命遗址遗迹23处[10],先后涌现了法学家何比干[2]、史学家王廉清父子三人[5][2]、革命烈士张子珍[2]等大批历史文化名人。2022年底,颍州区有颍州西湖、颍州区华夏丝绸博物馆等A级景区景点9个[14][37],以及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38]、安徽省特色旅游名镇2个[39]、森林城镇4个[24]、省级幸福河1条[25]。 名称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