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Quadrangle[1]),又称四合房,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2],常为北京、河北、山东和东北等地区[6],以及江浙、安徽等南方地区采用[7]。 中国最早的四合院在西 周时期出现。春秋时期,中国处于封建社会阶段,代表地主阶级的士大夫阶层的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为满足其生活需要,进一步改造四合院,形成了该时期四合院的基本结构:四合院的大门有3间,建筑中间有个门,门内东西两侧有堂屋,门内是庭院,北边是大厅,是主人生活起居、会见宾客的地方,大厅的东西两侧是东厢和西厢,大厅的后面是内室。唐朝经济较为繁荣,而这时的四合院也同样发展起来。宋代四合院的院落更加复杂,院子周围往往用廊屋代替木质的回廊,因而房屋的功能与结构以及四合院的造型都发生了变化[3]。经过前朝多年的发展、演进,四合院至元代时期逐渐完善。经过明、清二朝数代的逐渐发展,特别是有清一代的全面发展,北京四合院建筑更加成熟,更加规范[8]。 四合院代表建筑有史家胡同博物馆、东四胡同博物馆、法原博物馆[4]、桃花源古镇四合院[5]等。四合院与居住者社会、经济和文化地位相对应的建筑格局,形成了北京城市历史文化的象征。20世纪80年代以后,伴随着北京城市规模增长和现代化发展,有些四合院作为不可移动文物、挂牌院落和有历史价值院落而被保护下来,另一些则存在着被拆除新建、改变用途、搭建成杂院等状况[1]。 命名
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