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赫伯特·斯宾塞-抖音百科
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1820年4月27日~1903年12月8日)是十九世纪后半期英国资产阶级哲学家、社会学家,实证主义代表人物,社会有机体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1]被学术界称为“维多利亚王国的亚里士多德”,[6]也被称为“社会达尔文主义之父”。[3] 1820年,赫伯特·斯宾塞出生于英国城市德比,早年体弱,没有接受正式的学校教育,而以受过高等教育的父亲和叔叔为家庭教师。[4]成年后,斯宾塞的第一份职业是铁路总工程师。铁路完成后他便赋闲在家,直到1848年,他才获得第二份正式工作——担任《经济学人》周刊的编辑。5年后,他的叔叔去世,给他留下了一笔不小的遗产。于是他辞去了编辑的工作,从此过上了自由职业的生活,开始专心创作。后来他父亲也为他留下了遗产,加上他的崇拜者所给的资助,斯宾塞几乎从未有过生计上的困扰。1851年,斯宾塞出版了《社会静力学》;1862年-1872年,斯宾塞出版了《第一原理》《生物学原理》两卷,《伦理学原理》两卷,《心理学原理》。1896年,斯宾塞完成《社会学原理》第三卷,自此,他的整个综合哲学体系构建完成。[4][5]1902年,赫伯特·斯宾塞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7]斯宾塞一生生计无忧,在世时就声名显赫、广受尊敬,在19世纪的最后25年中,他的 声望与达尔文比肩。斯宾塞不擅长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只有几位关系密切的朋友,且终生未娶,直到去世都过着单身和独居的生活。[2] 斯宾塞宣扬不可知论,将自己的哲学称之为“力的一元论”,认为宗教和科学是可以调和的,两者表达了同一事实相反的两方面,[8] 其社会学思想包括社会进化论,社会有机论,军事社会和工业社会等,他的社会进化论中对于社会结构和功能的讨论,为此后的结构功能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2]但同时,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也影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纳粹德国的领土扩张和种族灭绝政策。[9]此外 ,斯宾塞在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也有建树,他是第一位将进化论运用于心理学的思想家,创立了适应心理学,其研究框架对适应心理学的产生和后续影响长达一个世纪之久;[10]在教育领域,斯宾塞提出了“科学知识最有价值”的卓越见解,影响了各国的教育改革,而且对整个近代科学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11] 斯宾塞的著作有《综合哲学体系》《教育 》《人对国家》《自传》《宗教的性质与实在性》《社会静力学》等。[5]严复翻译的《群学肄言》,原版正是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这本书将社会学引入中国人的视野中。[2]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