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仁玕-抖音百科
洪仁玕[gān](1822年—1864年),字谦益,号吉甫,广东花县(今广州花都区)人。洪秀全的族弟,太平天国后期 主要领导人之一。[2][3] 清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正月二十九日,洪仁玕出生。其八岁开始读书,曾跟随洪秀全学习,后加入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2][3][4]洪秀全到广西起义后,多次让洪仁玕一同跟随,但是由于清军阻挠,多次均未能成行。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洪仁玕跟随洪秀全的使者江隆昌在广东起义,结果兵败被抓,洪仁玕侥幸逃脱后流亡香港。洪仁玕在香港结识瑞典教士韩山文,在韩山文的帮助下,其定居香港,成为伦敦布道会的传道师。[3][2] 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洪仁玕离开香港,前往太平天国都城天京(今南京)投奔洪秀全,洪秀全封他为开朝精忠军师顶天扶朝纲干王,总领全国。洪仁玕将他的治国方略写成一卷《资政新篇》上奏洪秀全,洪秀全赞赏有加,准备予以实行。[3][2][4]而后五年,太平天国四处征战,洪仁玕接连打垮清军江南大营和攻克苏州、浙江地区。 [3][2][4]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形势逆转,天京被围,洪秀全将儿子洪天贵福托付给洪仁玕照顾。洪仁玕带着洪天贵福一起逃亡,逃至石成县杨家牌时,被清军夜袭,洪仁玕与洪天贵福均被俘。十月十一日,洪仁玕在江西南昌就义。[3][2] 洪仁玕的思想主张大都汇聚在《资政新篇》一书中,其提出诸多现代化改革措施。[5]历史学者罗尔纲评价说,洪仁玕有着青年人的敏锐观察力,中华男儿的爱国热忱,他对各国的政治经济和世界形势,了然于胸。[3]《剑桥中国史》中评价说,洪仁玕的研究从神学到西方科学和政治经济学,不但使他成为太平天国领袖中文化最高的人,而且是西方文化最早的传播者之一。[6]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