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

唐代与宋代时期八位散文家
1
4
唐宋八大家,也称“唐宋散文八大家”,[15]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八位散文家的合称。[16][3]其中韩愈柳宗元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领袖,欧阳修、三苏(苏轼苏辙、苏[xún])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17]
因文学复古运动、斗争,[18][19]南宋以来,集“唐宋八大家”为唐宋古文整体代表的趋势不断加强,[20]吕祖谦选编《古文关键》提出“唐宋八大家”之说的雏形,其门下弟子楼昉选编《崇古文诀》将“唐宋八大家”第一次齐聚于选本中,[21]元代理学家吴澄作《别赵子昂序》第一次提出“唐宋七子”,[22]明代初年古文家朱右编辑了《六先生文集》(又名《唐宋六家文衡》)[18]是“唐宋八大家”的最早出处。[23]明代中期,唐宋派反对前后七子“文必秦汉”的主张,代表人物唐顺之编辑《文编》,“唐宋八大家”的概念和范围开始清晰。[23][18][24]明代万历年间茅坤在诸家选本的基础之上,于明万历七年(1579)仲春编成《唐宋八大家文钞》,[23][25]“唐宋八大家”之名正式流行。[23][18][25][20]
唐宋八大家中,韩、柳新六朝以来骈俪雕饰、专事浮华的文弊,反对骈文,发起“古文运动”。欧阳修等继承古文运动,反对五代文风败腐。[26][27][28][29]他们倡导、实践、推动了唐宋时期的古文文化走向,共同掀起了古文革新浪潮。[30]他们的散文继承了先秦两汉散文的优良传统,把散文从骈俪的束缚中解放出来,[19][23][31][32][33]开辟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新的高峰,[29]在文风文体、文学思想等层面都极具浓烈的文学色彩,成为后世一切开笔作文的典范,[34]影响了中国元、明、清等各代散文创作,[23][31][32]及现当代的语文教育,[34]同时,也影响了东亚文学圈的日本文学。[35]

名称由来和形成原因

“唐宋八大家”指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8位散文家的合称。[16][3]这称号的提出是文学斗争的产物,是为表达一种散文主张而提出的。[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