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家于1964年1月5日出生于浙江省富阳市大源镇蒋家门口村。童年时,麦家因为因其家庭出身,常受到歧视欺辱。[7][8]在此环境下他将情绪与所思所想诉诸日记,十几年写日记的经验为其日后写作提供了契机。[7]1981年,麦家考入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 无线电系,毕业后被分配到福州情报机构,从事无线电信号分析和接收工作,为他日后创作《解密》《暗算》等一系列特情文学提供了经验素材。[7][9][10] 1986年,麦家以多年写的日记为素材写成第一篇小说《私人笔记本》,投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主办的大型文学双月刊《昆仑》,标志其正式进入文坛。后《私人笔记本》改名为《变调》发表在《昆仑》1988年第一期,同年第五期又发表中篇小说《人生百慕大》,并获刊物年度优秀小说奖。1989年,正是靠《变调》和《人生百慕大》两篇小说,麦家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和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7][9][10]从军17年后,麦家于1997年离开军营,转业到成都电视台电视剧部当编剧,迎来了人生与事业新的转折。在此期间,麦家于2002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解密》。这是一部历经挫折又绝地完胜的小说,写了11年,被17次退稿,出版后斩获中国国家图书奖、第六届茅盾文学奖提名等8项文学奖,使麦家一战成名。[7][9][10]2003年,出版长篇小说《暗算》并在一年后完成《暗算》电视剧本。2005年,《暗算》电视剧播出。作为谍战剧的开山之作,该剧开播后即引发收视狂潮,并开创了一个中国谍战剧时代,使麦家涉足影视圈,走入公众视野。[7][9][10]2007年,麦家出版长篇小说《风声》。这部小说同时发表在《人民文学》杂志上,是该刊创刊以来第一次完整刊发长篇小说,并获《人民文学》年度长篇小说奖,并在2008年4月获得第六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奖。[10][11]父亲得了老年痴呆症后,麦家于2008年8月调到杭州市文联当专业作家。2008年11月,《暗算》在倍受争议中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6]2010年,出版长篇小说《风语》。2012年,在父亲去世一周年之际,麦家饱含深情地写了《致父信》,发表在《南方周末》副刊。2019年出版小说《人生海海》。[7][10][12]2023年,麦家担任杭州第19届亚运会火炬传递杭州站第54棒火炬手。[13]2024年1月25日,由麦家作品改编的同名电影《解密》正式杀青。[14] 作为中国当代作家之一,麦家以奇异的想象力和独创性,描绘人物内心幽暗神秘,故事传奇曲折,充满悬念,多被改为影视作品。[15]由他编剧的电视剧《暗算》和根据他小说改编的电影《风声》是掀起中国当代谍战影视狂潮的开山之作,影响巨大。 麦家在文学界具有较大影响,曾凭借多部小说荣获“茅盾文学奖”(2008)[6]、“施耐庵文学奖”(2020)[16]、南方文学盛典“年度杰出作家”(2020)[17]等奖项。 数十年来,麦家的作品被翻译成近40种语言,在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使麦家跻[jī]身国际畅书作家。《解密》被翻译成33种语言,是世界图书馆收藏量第一的中文作品,被《经济学人》评为“2014年度全球十大小说”,英文版被收进英国“企鹅经典”文库,是继鲁迅、钱钟书、张爱玲后唯一入选该文库中国当代作家。[18][19][9]作家莫言称麦家是“一个拓荒者,开启了大家不熟悉的写作领域”。[15] 人物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