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下辖县,[5]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东与鹤庆县相连,南与大理市、漾濞县接壤,西与云龙县分疆,北与剑川县毗邻。全县总面积2614平方千米。[2]截至2023年末,洱源县常住人口24.73万人。[10]截至2024年6月,洱源县下辖6个镇、3个乡,县人民政府驻茈碧湖镇施滉路1号。[6][7][12] 洱源县地处横断山脉与云贵高原交界地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洱源县属北亚热带高原气候类型,干湿季节分明,光照充足,“四序恒温”,温暖宜人,境内立体气候和区域性小气候特征明显。[3]西汉时期至南北朝时期洱源县属叶榆县,明朝初期成立邓川州、浪穹县,隶大理府,民国元年(公元1911年) ,邓川州改置为邓川县,浪穹县更名洱源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洱源县、邓川县同属大理专区,1956年11月起同属大理白族自治州。1961年10月原洱源、邓川两县合并称洱源县。[13] 洱源县被人们赞誉为“鱼米之乡”“梅子之乡”“乳牛之乡”“温泉之乡”“兰花之乡”“高原水乡”。[14]2023年,洱源县地区生产总值(GDP)89.13亿元,比上年增长3.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59812万元,同比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42130万元,同比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389366万元,同比增长1.7%。三次产业结构为40.4:15.9:43.7。[15]洱源县以梅果产业为主的“一县一业”是主导产业,[16]绿色水稻、梅果、乳业为传统优势特色产业,[17]逐步将温泉康旅产业培育成为县域经济新支柱。[18]洱源县境内有214国道、大丽高速公路、平甸公路、牛沙公路、乡镇公路等完备的自驾交通路网体系。[19] 2010年12月,洱源县被国土资源部命名为首批“中国温泉之城”,2011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白族唢呐)”。[20]截至2022年,洱源县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7项,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项:德源古城遗址。[10][21]截至2023年,洱源县有唢呐乐、白族调等非遗项目60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13人。[22][23][24]洱源县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大理地热国,[25]国家AA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