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抵抗政策-抖音百科
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占中国东北采取的消极政策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袭击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4]在国民政府和蒋介石的指示下,张学良命令东北军:“不与反抗,免滋事端”。[1][2]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接连放弃守地,几天内日军又侵占了安东(今丹东)、海城、鞍山、铁岭、本溪、长春、吉林等20多座城市及其周围广大地区。9月,辽宁(除锦州及辽西)、吉林两省沦陷。11月,黑龙江省基本沦陷。[4][5][6]1932年1月,锦州、辽西地区沦陷。2月,哈尔滨沦陷。四个多月时间,整个东北全部沦为日本的占领地。[4][5][6] 学者李影认为:“不抵抗政策”使日本毫不费力便攫取了大片中国领土,滋长了日本帝国主义的进犯中国的决心。同时,日本鲸吞了大量资源物产,国力大增。而中国则陷入了政治混乱、民族危机的时刻。[7]对于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老舍写下诗歌《空城计》予以嘲讽。[8][9]鲁迅在《观斗》中写道:我们的斗士,对于外敌是两样的:近的,是“不抵抗”,远的,是“负弩前驱”[a]。[10] 相关背景
日本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