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钧

三国时期魏国发明家
马钧(生卒年不详),字德衡,扶风(今陕西兴平市东南)人。三国时期曹魏木工专家,木制机械制造家,发明家。[2][1]
据《三国志》《典略》等史书记载,马钧不善言谈,但机械制造天分高,在其任博士期间革新了织绫机,后受魏明帝赏识提升为给事中。在职期间重造指南车,发明“翻车”用于灌溉农田。为满足魏明帝享乐,马钧于公元233~236年间发明以水流为动力带动木偶的装置,名为“水转百战”。但在明帝死后,马钧受名士裴秀诘难、被武安侯曹爽忽视,再无进一步发明创造。[1][2]在发明方面,马钧改进的新式织绫机使生产效率提高了四五倍;指南车在没有资料支持的情况下被其复原,是中国古代机械制造方面的一项重大成就;翻车的发明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灌溉工具。马钧还为魏明帝发明以水为动力的水转百戏。此外马钧还曾计划改造诸葛连弩、轮转式发石车等。[2][3][4][5][6][7]
穆骏教授认为马钧作为古代发明家、机械制造家。刻苦钻研、讲究实际、不尚空谈,他的发明在科技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4]

人物生平

汉朝末年,马钧出生于贫苦家庭,从小读书机会少,且长期生活于乡间,深切了解人民的繁重劳动。[8]马钧为人不善言辞,但机械制造天分高。少年时喜好游乐,并未认识到自己的才华。[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