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汉(917年—971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政权之一,别名大越,刘䶮所建,历四帝,国祚[zuò]五十五年[4][5],是岭南历史上继南越国后建立的第二个地方割据政权[6]。 唐朝末年,岭南刘谦通过联姻、建立军队来扩充自己的力量,后因军功担任封州(今广东省封开县)刺史,统领了庞大的军队和战舰[7]。乾宁元年(894年)刘谦逝世,其长子刘隐接替了父亲的职位,并逐步统一了岭南地区,后担任清海节度使,封为南海王[8][7][9][10][11]。乾化元年(911)刘隐去世,他的弟弟刘䶮继承了其职位,后梁贞明三年(917年)刘䶮[yǎn]在番禺(今广东广州)称帝, 将广州改名为兴王府,建立了大越国。次年十一月,他改国号为汉,因此被称为南汉。[7]刘䶮被尊为南汉高祖。南汉建国后,刘䶮在政治上参照唐朝的制度进行简化,并实施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同时让文人和宗室中的诸王出任节度使,削弱方镇的权力,并逐步废除方镇制度。经济上,举行籍田仪式,刺激农业生产,并积极鼓励通商贸易,以充实府库,同时在外交上积极与邻国结好[6]。晚年的刘䶮,骄傲自大,荒淫无度,喜爱建造宫殿,并且滥用刑罚、亲近宦官[12][13]。南汉大有十五年(942),刘䶮病卒,时年五十四岁,庙号高祖[14]。同年刘䶮长子刘玢继位,改元“光天”,并以晋王刘弘熙辅政,是为南汉殇帝[12][15]。继位一年便被刘晟所杀,南汉光天二年(943)刘晟继位,改元应乾,是为南汉中宗。刘晟继位以后开始诛杀宗室和勋旧,并开始任用宦官为政,南汉中宗时期,南汉乘南唐灭楚之机,平定数州,南汉始尽有岭南之地,并开始占据湖南之地,南汉从此疆域达到最大[3]。南汉乾和十六年(958)八月,刘晟逝世,刘鋹继位,改元大宝,被称为南汉后主[16]。刘鋹在位期间不理朝政并大肆任用宦官导致宦官专政[16][17],大宝十四年(971)宋太祖赵匡胤兵临城下,刘鋹出城投降,至此南汉灭亡[18][19]。 南汉最盛时期疆域北至湖南,南至安南(今越南)西至邕[yōng]州、宾州(今广西一带)东至潮州(今广东一带)[2][7],共计二府辖十四县,六十三州辖二百一十三县,共计二百二十七县[2],南汉在政治上对外较远地区多采取和平政策,对相近的楚国多采取攻伐[20],对内南汉延续唐制,但立法刑罚严酷[21][22][23],南汉在经济上大力发展农业矿业和手工业并改发货币;在文化上对文学极其重视,但史学上多为私人修史;在科技上多有发展;宗教上推崇佛教和道教[1][24][25][26],其遗址主要有南汉国王宫、南汉皇陵和兴王府等[27]。 国号
南汉,本号“汉”,是刘䶮延续了历史上汉王朝的的国号,贞明三年(917),刘氏政权建立,刘䶮登基为皇帝,国号改为"大越",并改元为"乾亨"。次年,改国号为汉,据《中国古代王朝和政权名号探源》推测,因刘䶮冒名刘氏,并期望在大乱的时期,争当中原的霸主,建立起两汉那样的天下,所以改国号为汉,刘恕在《十国春秋》中,为了与太原的“北汉”区别 开来,将岭南地区的国家命名为“南汉”[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