绦虫

寄生性扁形动物门的一个纲
[tāo]虫纲(Cestoda)[a],隶属于扁形动物门,其包含所有符合绦虫形态特征和进化关系的物种,在日常术语中也常被称作绦虫(Cestode)或带虫[b](Tapeworm)。[3]德国博物学家“蠕虫学之父”卡尔·阿斯蒙德·鲁道夫(Karl Asmund Rudolphi)最先对其进行鉴别并于1809年提出绦虫纲(Cestoidea)作为该类群的分类名称,[7][3]依据2024年5月20日COL分类记录数据,该纲具有2亚纲2639种和7亚种[5]根据是否具备节片结构可分为两个亚纲:单节绦虫亚纲(Cestodaria)和多节绦虫亚纲(Eucestoda)。[5]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约有30多种绦虫能寄生于人体内,引起绦虫病和绦虫蚴病,对公共卫生构成重大威胁。[1][8]这些寄生虫的成虫能够感染几乎所有的脊椎动物,包括人类在内,而幼虫则主要寄生于无脊椎动物或者以脊椎动物为中间宿主[1][9]成虫阶段通常寄生在人体小肠内,通过体表吸收营养,对宿主造成机械和化学性的刺激与损伤。其生活史复杂,需经过1到2个中间宿主阶段,幼虫能在宿主体内迁移并寄生于重要器官。[8]
绦虫纲背腹扁平且呈带状,体长可从数毫米延伸至数十米,由许多连续的节片组成。[10]头部区域高度特化,拥有吸盘和小钩等结构用以固着在宿主体内。[10]颈部通常不分节,与头部相接且无明显界线,这一区域是绦虫通过横裂生殖不断生成新节片的生长点。[10]绦虫纲的生物很常见,都属于内寄生生活,以厌氧呼吸为主。[3]使得消化系统退化,且相较于其他寄生虫表现出高度适应性,[10][3]此类物种广泛存在于淡水、半咸水、海洋、陆地环境中。[c][5]
在人体中常见的寄生绦虫包括曼氏迭宫绦虫、猪带绦虫(即猪肉绦虫)和细粒棘球绦虫等。人类不仅是这些绦虫的最终宿主,有时也会充当其生命周期中的中间宿主角色。[8]

起源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