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风琴(Accordion)属于簧振动气鸣乐器,因以手操纵风箱,故名。1822年由德国人布施曼(Friedrich Buschmann,1805-1864)创制,19世纪30年代风行欧洲,后经不断改进形成多种形制,20世纪30年代流行于世界各地。[1][2]
手风琴主要由键盘、键钮和风箱三部分组成,键盘通常由右手演奏,有琴键三、四组,并附有多个音栓,分32、48乃至184倍司(贝司按钮)的多种形制。一般专业使用的120倍司手风琴的音域为f~a3,右手有41个琴键,左手有120个按钮。键钮在左方,可奏低音及各种固定的和弦。折叠式风囊(即风箱)在中间,靠拉、推使风箱伸缩,空气振动簧片发音。[1][2] 手风琴声音宏大,音色变化丰富,手指与风箱的巧妙结合,能够演奏出多种不同风格的乐曲,通常为伴奏乐器,亦可用于独奏。英国作曲家G.麦克法伦作有六角手风琴曲《浪漫曲二首》,德国小提琴家、作曲家B.莫利克作有《六角手风琴协奏曲》,P.I.柴科夫斯基亦曾在其所作第二首管弦乐组曲(C大调)中采用该乐器。[1][2][3] 命名
中文的手风琴(Accordion)因以手操纵风箱,故名。英文的Accordion:"小型、带键、风箱式的吹奏乐器",1830年,源自德语 Akkordion,来自 Akkord "音乐和弦,声音的和谐",源自类似于古法语 acorder "一致,和谐"的动词,源自于通俗拉丁语 accordare(比较意大利语 accordare "调音乐器"。由维也纳的钢琴制造商德密安(Cyrill Demian)于1829年发明。[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