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郑区-抖音百科
南郑区是陕南山地(秦巴山地的陕西部分)的组成部分,[7]横亘东西的米仓山构成地貌骨架, 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13]境内气候分属北亚热带和暖温带,尤以北亚热带气候特征最为明显。[7]南郑之名始于春秋,因郑人南奔而得名。南郑历为汉中郡、道、府、县所在地,为陕南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公元前312年秦夺楚汉中郡地六百里,置汉中郡,辖南郑县,为陕西置县最早的县之一,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西汉时隶属益州,蜀汉时归梁州,历为汉中郡、道、府附郭首县。西魏改为光义县,隋复称南郑县,元朝划归陕西,民国直属省辖。1949年南郑县解放,分置南郑县和南郑市。1958年底撤销南郑县,并入汉中市。1961年8月恢复南郑县建制,2017年9月撤县设立南郑区。[11][7] 2022年,南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7.5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8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14.6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90.07亿元。三次产业结构占比为17.3︰46.3︰36.4。[6]南郑地处汉江南岸,撤县设区后融入汉中市中心城区组成部分。南郑区农业以“猪药茶菜烟”五大主导产业,工业以烟草、设备制造、新型建材、矿产冶金、绿色农产品加工为支柱。[2] 南郑区是陕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区。[14]该区拥有世界级天坑群、[15]南湖、红寺湖、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黎坪国家森林公园、汉山广场等众多景点。[9][16]截至2023年3月,全区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排在汉中市各县区前列。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汉调桄桄”入选2020年度“中华优秀传统传承发展计划”戏曲专项扶持项目名单。[17]《汉中藤编》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8]龙岗寺遗址列入“十二五”期间国家150项大遗址保护项目。[19] 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