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

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
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大禹是史前时代传说中的帝王,姓姒、名文命。大禹治水的事迹最早见于西周中期青铜礼器“遂公[][a]”的铭文[b]上,在《孟子》《尚书》《山海经》《史记》等文献中也有相关记载。[2][3][4][5][6][7]
相传在尧舜当政之际,曾出现过一个“洪水时代”,洪水隐患成为远古先民面对的最大敌人之一,治理洪水灾害成为远古先民生存的当务之急。帝见洪水肆虐,危害民众,便委派进行治水,但[gǔn]经多年治理并未有所成效。舜帝即位后,任用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禹子承父业,总结了父亲失败的经验,变堵的办法为疏导,将积水引入江河,将江河引入大海,前后历时13年,最终平息了水害。禹在治水的同时,还根据各地不同的地形、习俗、物产等将天下划分为九州,并按照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贡赋标准。[3][4][8][9][10]
大禹治水传说所蕴含的大公无私、为民解忧、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尊重自然、因势利导的智慧,对于当今社会有一定的教育价值。在长期的治水过程中所形成的尊重规律的治水精神、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奉献精神、密切配合的团结精神、以民为先的民本精神等,对中国古代社会与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2][11]
大禹治水传说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也有一定借鉴作用,为治水类故事提供了原型和母题[12]1958年起,《大禹治水》的故事陆续被编入北师大版、人教版等小学教科书中。[13][14][15]2011年,大禹治水传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6]2016年,大禹治水传说入选湖北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7]

故事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