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海

中亚的一个内流咸水湖
咸海(英文名:Aral sea[4]),旧译“阿拉海”[3]中国古称“雷[zhù]海”[2],是中亚的一个内流咸水湖[9],位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之间,克孜勒库姆沙漠(Kyzyl kum)中部[2]。其东岸的北部是锡尔河(Syr Darya)三角洲,东岸其余部分为克孜勒库姆沙漠,南岸为阿姆河(Amu Darya)三角洲,西岸为于斯蒂尔特(Ustyurt)台地,北岸为博尔苏基沙漠及一些低山丘陵[4],面积由1960年的68000平方千米减少至2010年的8739平方千米,蓄水量为67立方千米[7],最大深度24米[3]
从250至1万年(更新世)以后,中亚锡尔河和阿姆河的水流最终都注入咸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咸海水系[4]。咸海地形整体西高东低,湖泊周边西岸陡直、东岸平缓,地势变化不明显,较为平坦,整体海拔较低,西咸海湖面海拔降26米,北咸海40米[10]。该地区属典型的大陆型气候,昼夜气温温差大,降雨稀少[9],夏季气候炎热,冬季寒冷干燥[10]。1961年,咸海动物开始出现了退化[11],1990年仅录得一种鱼类[7]。2020年,在咸海附近建立盐生植物苗圃,并种植了红叶[]野榆钱菠菜等20余种耐盐植物[12]
1960年,由于咸海周围农业开发,把锡尔河阿姆河改道,其面积开始急剧萎缩[2]。1987年,科卡拉尔半岛(Kokalar Peninsula)与咸海东岸连接,把咸海分成南、北两部分,称为南咸海(South Aral Sea)和北咸海(North Aral Sea)[4]。2003年,南咸海进一步分成了东、西两部分,称为东咸海(East Aral Sea)和西咸海(Western Aral Sea)[13]。截至2023年,咸海水域面积不及原始面积的10%[14]
在1960年以前,咸海是世界第四大湖[15]。2006年,联合国《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将咸海问题称为“20世纪最大的环境灾难,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16]”。2018年,在乌兹别克斯坦的邀请下,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开始介入咸海生态修复工作。2019年,提出并完成了“咸海干涸湖盆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案”[17]。2021年,咸海以“缩减最严重的湖泊”记录在书籍《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2021》中[18]

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