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公有制经济-抖音百科
非公有制经济(non-public sectors of the economy[1])是指在市场经济体系中,公有制经济范畴以外的,以私有经济为经营基础的社会经济形式。[2] 虽然早在1848年马克思 、恩格斯就在《共产党宣言》 中提到 “消灭私有制 ”,[3]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釆[biàn]取了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思想和政策。[4]新中国成立(1949年)初期,非公有制经济经历利用、限制、改造后被单一公有制取代。改革开放(1978年)之初,中国单一公有制与落后的中国经济发展之间不相适应,邓小平重新思考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问题,重新定位了非公有制经济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思想。[3]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发展,199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首次以文件形式确定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5]1999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明确将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写进宪法。[6]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形式,个体经济指生产资料归劳动者个人所有,并由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成员直接支配和经营的一种私有制形式;私营经济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私有制经济形式;外资经济是指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和外商独资经营的私有制经济形式。[7]邓小平非公有制经济思想包括大力发展个体经济、鼓励发展私营经济、利用外资发展经济。[3] 非公有制经济为创造了大量财富,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加了市场活力,有利于改造经济结构,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7][8][9]截止至2017年底,中国非公有制企业数量为2726.3万家,个体工商户6579.3万户,注册资本超过165万亿。[10]截止至2019年底,在中国非公有制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11] 历史
科学社会主义排斥非公有制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