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远古镇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的㵲阳河畔,是黔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枢纽和军事重镇,[2]素有“滇黔锁钥”“入黔咽喉”之称,历来为“黔东重镇”,被誉为“黔中迷宫”,镇远古镇自秦昭王30年(公元前277年)设县至今已有2280多年的历史,其元代清代为道、府所在地达700多年之久。[2][3] 镇远古镇占地3.1平方千米,是中国山地贴崖建筑文化博物馆,[4]㵲[wǔ]阳河以“S”形穿城而过,北岸为旧府城,南岸为旧卫城,远观颇似太极图。[3]古镇有八大会馆、四洞、八祠、九庙、十二码头与府卫古城垣,吴王洞、四宫殿、古井、古戏楼等名胜古迹近200多处,其中包括文物遗址镇远府城垣遗址、青龙洞古建筑群等,红色旅游景观和平村、周达文故居等以及报京侗寨、岗旺苗寨等民俗景观。镇远古镇是一个完全由名胜古迹集成的“传统文化迷宫”,主要生活着苗族和侗族,还有汉族等民族也生活在此,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闽粤文化、土著文化与域外文化的融汇,使镇远古镇成为多民族、多宗教、多社会的博物馆,被专家称为“世界文化保护圈”。[2] 2020年1月7日,镇远古镇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2023年1月截至3月17日,镇远古镇接待游客总人数147.33万人次。[5]
名称由来
镇远古镇在历史上被称为“竖眼大田溪洞”,属于“鬼方”[a],从夏朝到商朝一直有荆州和梁州的西南裔人居住,被泛称为“荆蛮”。从春秋时期开始,镇远被归入黔中地区,并受楚国的管辖。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其改为武陵郡,隶属于荆州。汉高祖五年(公元前 202年),汉高祖设立了无阳县,隶属于武陵郡。开皇十八年(公元598 年),隋文帝将无阳县改为梓姜县,隶属于充州。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 744 年),唐玄宗将梓姜县改名为东停县,隶属于龙溪郡。公元770年,唐代宗恢复了梓姜县的名称,隶属于奖州。宋大观元年(公元1104年),宋大观元年,先称为安夷县,后改为镇安县。[7]宋宝祐五年(1257年),田氏奉诏筑思州三隘,修城池于屏山之上,六年(公元1258年)赐名“镇远州”,后“镇远”一名一直沿用,流传下来。[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