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

日本列岛大和民族使用的语言
日语(英语:Japanese Language;[1]日语:日本語;[2]假名:にほんご[3]),日本的官方语言,主要分布于日本列岛,在日本以外,拉丁美洲的巴西以及夏威夷等地区的日本移民也使用日语。[4][5]截止2021年,日语的使用人数超过1.2亿人。[4][6][7]
日语的起源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目前有同源论、重层论、岛内生成论等假设。[8]迄今为止,日语在世界语系中的分类尚无定论。[6]古代日本没有文字,传递信息靠口口相传。[9][10]大约在3世纪,汉语传入日本[6][11][12]大化革新(645年)后,日本人开始用汉字书写文献。[11][13]奈良时代(710年-784年),日本人借用汉字来表音,形成了”万叶假名“。[11][12][14]这一时期的清音、浊音、元音远多于现代日语。[9][11]平安时代(794年-1192年),汉字的草书演化为平假名,汉字楷书的偏旁演化为片假名[11][15]汉字片假名混合文体成为这一时期日语文章的代表性文体。[16][17]镰仓室町时代(1185年-1573年)是古代日语和现代日语的重要分界线。[11]在这一时期,日语的古典语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系结规则[a]逐渐衰退。[11][18]江户时代(1603年-1868年)是现代日语的开始,江户语成为当时日本最通用的语言。清音、浊音、元音的数量以及发音方法与现代日语几乎相同。荷兰语英语法语等外来词汇也不断增加。[19][20]明治时代(1868年-1912年),平假名、片假名字体得到了统一。[11]1913年,东京话被确定为标准口语,即“共通语”。[20]1945年,日本政府公文采纳了言文一致体,标志着口语与书面语达到了一致。[21][22][11]日语属于黏着语,同时兼具部分屈折语的特征,[6][23]是典型的音拍语言。[6]日语具有复杂的敬体体系,在表达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简体或敬体。[6]除了共通语之外,日本还存在着众多方言,主要分为东部方言、西部方言、九州方言、琉球方言四大体系。[24][25]
近年来,随着年轻一代日益西化,外来语对日语造成了很大的冲击。[26]日本对 “国语”教育政策进行了多次调整,并从学校、社会、家庭等多个方面推动“国语”教育的发展。[27]同时,日本采用了多种手段推进日语的国际化,使得日语的价值能够得到全世界更多人的共识,从而扩大日语的使用范围。[28]

名称由来

日本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学者张守节所著的《史记·正义》中,其中记载:“武后改倭国为日本国。”[29][30]在《旧唐书·东夷传》中,也对日本的名称作了说明:“日本国者,倭国之别种也。以其国在日边,故以日本为名。或曰:倭国自恶其名不雅,改为日本。”[31]日本的含义为“太阳起源”。[32]大化革新(645年)后,日本天皇根据”日本“的中文发音,将国名正式确定为日本,[30][33]假名为“にほん”,[3]日本人所说的语言被称为“日本語”,[2]假名“ご”即为“語”,[34]因此,日语的假名为“にほんご”。[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