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栗坡县

中国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下辖县
麻栗坡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下辖县[5],位于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东南部,县境东北部与富宁广南两县接壤,北部与西畴县相邻,西南部与马关县毗连,东南部与越南同文、 安明、官坝、渭川、黄树皮、河江 5 县 1 市接壤,国境线长 277 千米[14],总面积2357平方千米[2]。截止2022年末,麻栗坡县下辖4镇7乡[2],县政府驻地位于麻栗坡县麻栗镇向阳路29号[13]。全县常住人口23.69万[7]
麻栗坡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滇东南岩溶高原地貌,具有山河相间、河流深切、地形复杂、地貌类型繁多的特点[15][16][17]。气候类型为高原热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3],海拔高差悬殊大,水热条件分布不均,形成明显的立体气候[18]。麻栗坡县地处红河中游北岸地区,主要河流有盘龙河畴阳河、八布河、南利河[19][20]。麻栗坡县历史悠久,建制较晚。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西汉为郡都梦县地,蜀汉、晋为兴古郡进桑县(后为都县)地。唐初为黎州地,宋为大理通海都督矣部(后为最宁镇矣尼迦部)地,元为宁远州矣尼迦部地,明为阿迷州八寨长官司地(隶属临安府),清为开化府牛羊土司地。光绪十二年(1886年)会勘中越边界,设立界桩,于此驻绿营后设都司。民国3年(1914年)3月改交涉副督办为特别区对汛督办。1950年3月设麻栗坡市(隶属文山专区),1955年12月改市为县,1958年11月西畴、麻栗坡两县合并,1961年10月分开,设麻栗坡县建制至今[21]
麻栗坡县地处中国—东盟两大市场结合部,位于昆明河内两大城市辐射交汇点,南面与越南“五县一市”接壤,区位优势极佳[6]。境内有1个国家级口岸——天保口岸、14个边民互市点和108条边民通道。县城距越南河江市64千米、首都河内市380千米。文天二级路连接州城省府,是文山州乃至云南省连接东南亚的重要门户和陆路通道,素有“南疆宝地”和“边陲重镇”的美誉[22]麻栗坡县依托矿产资源、水能资源、气候资源等资源优势,逐步形成了农业以烤烟、茶叶、草果、八角、咖啡等为支柱,工业以水电、矿冶等资源加工为骨干,三产以旅游、酒店、商贸为支撑的产业格局。202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11.84亿元[23],排全州第2位[24],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5.7:45.7:38.6[7]
麻栗坡县人文底蕴深厚,拥有以“老山精神”为特色的红色文化;彝族壮族苗族等极具民族风情的民族文化;小河洞遗址、大王岩岩画对越自卫反击战的遗物等人文景观[25]麻栗坡拥有中国最古老的传统村落——城寨村[6]。截止2022年末,麻栗坡县有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1项,省级3项,州级19项[26],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27],省、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6个[25];有1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4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28]。麻栗坡县拥有当今世界最好的正阳绿,被誉为“中国祖母绿、世界帝王绿[6]

名称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