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阴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济南市下辖县。[2]位于济南市西南部,北起安城镇王营村北黄河中心航道,南达洪范池镇南刘庄南山顶,东接安城镇东毛铺村东天堂山顶,西至东阿镇姜沟村西。[1]县域面积827平方千米[1],辖6个镇2个街道,[3]政府驻地在平阴县府前街35号。[9]截至2022年末,全县常住人口33.04万人。[7][4] 平阴县地处泰山西延余脉与鲁西平原的过渡地带,以丘陵山地为主, 平原、 洼地为次的地形分布特征。[1]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集中。[1]早在原始社会晚期已有人类在平阴地区活动,夏、商、西周皆为北境,东汉建武(公元25年)初设立平阴县。隋、唐、宋、元、明、清皆沿袭汉制。中华民国时期曾改道,1959年恢复平阴县制。[3] 平阴县以玫瑰花、蔬菜、奶牛三大农业为主导,做大做强高端装备零部件、炭材料、绿色建材、大健康“两优两特”产业集群[10],同时加快乡村振兴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11]转变高端五金产业和炭素电极产业的发展,炭材料成为继高端装备零部件之后第二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依托生命科技产业园,加速医药食品产业的发展。[10][12]2024年,平阴县完成生产总值333.13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12.7:40.0:47.3。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完成营业收入24.34亿元,同比增长1.1%。[6]
平阴县是远近闻名的“世界阿胶之源”“中国玫瑰之都”“齐鲁泉水之乡”,是联合国命名的“千年古县”。[13]先圣孔子曾到平阴讲学,留下了"杏坛遗响";明代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于慎行墓地的40株白皮松,是省内独有的白皮松林。地处城南的胡庄尖山教堂,是全国三大圣母堂之一;北朝时期著名高僧安道一的金刚经文书刻。[14]有翠屏山多佛塔、平阴永济桥、新屯汉墓群、孟庄汉墓群古墓葬等众多文物保护单位;[15]有东阿镇福牌阿胶制作工艺、王皮戏、加鼓通、太平拳等众多传统制作工艺、民间戏曲、舞蹈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6] 名称由来